标签:
素质自私 |
分类: 杂文时评 |
我没有去那条大街考察,凌晨两点的时候是不是车水马龙。我曾经晚上十一点多从外面回来,而且也是在夏天。路过那条街的时候,大街上除了公共汽车偶然驶过,别的车辆很少。但是那次看到的情景并不能作为依据,判断今天凌晨那条大街的情况,但是不管怎么说,凌晨两点钟的路面总不会比早晚高峰的时候车多吧——除非有什么极为特殊的情况。白天车不多的而且能够顺利通过地方尚且都可以不用警报器,午夜用那劳什子的必要性恐怕就更少了吧。不是我这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开车的小厮估计是车技不行,遇到点小问题过不去就大放警报器。
其实,安装使用警报器是有相关规定的。公安部《关于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的规定》中说,夜间十二点后,除特殊需要又特别紧急的情况以外,不准使用警报器。然而“特殊需要”和“特别紧急的情况”给一些人为所欲为、损人利己提供了便利。这种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谋一己私利的行为在我们国家早已是司空见惯了。我多次看到有的“特殊”车辆——当然不是警察的车辆——行驶在畅通的大街上,扯着最大声音的警报器,弄得道路两侧的人直捂耳朵。就算今天凌晨急救车使用警报器合法而且也合理,难道你就没想过大街两侧临街的楼房里住着多少人?万一里面有心脏或者其他方面有毛病的人岂不被吓出病来?离那么老远我都能听到尖厉的警报器声音,更不用说道路两侧的居民了。你那一拉警报,救活了一个人,完成了工作,有两三个心脏病人被你下出毛病或者吓死也未可知。这叫什么?这就叫利己先损人,好像不损人就不能利己一样。可以这样说,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利己先损人的情形俯拾皆是。
今天早上还没出小区的大门,有四五个中年妇女牵着宠物一字排开站在大门口聊天。要说这几位妇女有意识堵住大门好像有点主观,可是站在那里闲聊为什么要一字排开?为什么要把大门堵得严严实实?只有一句话可以解释,那就是他们停下说话的时候正好是他们动作的最后一步,接下来谁也就不动了,站在原地说起来了,谁管别人进出与否。
还是今天早上,在便道上走着走着发现不能走了,前面一辆小汽车横着,将便道堵了个严严实实。车主敢情是有停车的地方了,行人就必须走马路上了。你要是不走马路,就只好退回去,另择他路前行。这要是碰上一个残疾人呢?这也是一种只管自己方便、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下面这这件事发生在几天以前。我正在走在路上,一个中年女性从我身旁经过的时候,不早不晚,就在二马一错镫的时候,对方“咔”的一声一口痰吐了出来,小风一吹,部分口中物“送”给了我。你说恶心不恶心?她老人家嘴和嗓子都痛快了,我怎么办?真够损的。
昨天下午从一所中学经过,便道俨然成了这所中学自行车存车处。不宽的便道,停了两溜自行车,行人要想通过只好走马路。那所中学解决了学生自行车的停放问题,可是行人被撵到了马路上,这不是损人利己吗?行人走在马路上要是出了交通事故,那应该怨谁?
四五个人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不论公事还是聊天,都是旁若无人,弄得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无法工作。还有的时候其他部门的人进来聊天,也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笑就怎么笑。办公室简直成了旧社会的茶馆酒肆,乱哄哄一片,根本没办法办公。聊天的人自己舒服了,可是旁人的工作被影响了他老人家就不管了。
中午排队用餐,突然来了一位,跟第一名是熟人,立即攀谈起来。攀谈的结果就是他变成了第二。你要是像侯宝林的《夜行记》说的那样,让他后边排队去,他不仅不去还说前面这个人给他占着地方呢。这叫什么事呀!
有一次坐在交车上,几个南方人高谈阔论,嗓音洪亮。本来车厢地方就有限,还要装很多人。高声说话产生的噪音弄得旁边的人脑袋疼。你要是有意见,让他们小一点声,人家还理直气壮,说什么“向来是这样说话,怎么了?”真是透着没有教养。
我们总是强调团结,而且国人给人的印象也是很团结的,君不见很多一块儿共事的人就连中午吃饭都在一起,那种“战斗”的友谊可谓是“牢不可破”。实际上呢,我们在实际上碰到的多半是自顾自的现象,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甚至是损人利己。其实不光普通人是这样,就连有身份的人,也常常如此。不光是自然人是这样,“法人”也是如此,很多情况下只管自己活得好,为了自己活得好,损害别人的利益在所不惜。可是话又说回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员这种“自顾自”的意识不能淡化甚至消除,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很难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没有一个强大的合力要想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也是很困难。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要从掌权者开始,表率的作用胜于各种说教。
但愿我以后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再被凄厉的声音惊醒,但愿我以后出门的时候能顺利走出大门,也不在担心自己被挤到便道上,更不用担心“分享”别人的口中物。更重要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生活工作,为民族为国家做点事情。就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