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外国语英语俄语韩国语自发急功近利 |
分类: 杂文时评 |
上星期五,我接待了一个来自韩国的出版商。我们以前有过合作。会见期间,他对他的女秘书兼翻译说,姜先生的韩国语讲得不错。女秘书听了大吃一惊。我也不好意思起来。那可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们在北京跟韩国一个出版社签了一个合同,授权他们出版一本书的韩文版。韩国方面来了两个人,不会说中文,只有一个人能说两句英文,也没有翻译。晚上我方社长宴请他们的时候,我只好用所学的那点韩国语来对付,还真行,居然拿下来了。当然,这三年没怎么用,又忘了不少,没办法,韩国朋友这么一鼓励,我还得再学点儿。
这两年,学习韩国语的人越来越多,韩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处专门开设了免费的韩国语学习班,我学过两期。由于报名人多,韩国新闻出改用网上预报名的办法,以避免面报名者蜂拥而至。去年我第二次参加学习,是参加中级班,同时也帮助朋友报一个初级班。我估计报初级班的人肯定要多得多,于是我老早就坐在电脑前,等到凌晨零点一到就先给朋友报名。
我把网页打开,两只眼睛盯着电脑上的时间。十二点一到,我立即打开报名窗口报名。越忙越出乱子——原来朋友的身份证号码我少记了两位。我赶紧给朋友打电话,午夜凶铃般地将其从睡梦中惊醒,待我填好身份证号码之后,系统显示,我报名成功了。当时针指向十二点二十分的时候,初级B班已经“高朋满座”了。又过了几分钟,初级三个班全部爆满。要知道,这三个班足足容纳六百人。
过了几天,朋友到网上去查询正式报名时间,输入本人的预报名号之后,无论如何也查不到给分给她的正式报名预约时间。三八妇女节那天,她利用放假的机会去了韩国新闻处,到了那里,一问才知道,那个晚上短短几分钟之内竟有两千多人报初级班。当朋友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不太相信:“怎么可能呢”?后来,我上课的时候顺便一问才知道,这是千真万确的。
这么多人要学韩国语,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如今的情况我还不很清楚,前几年的情况倒是了解一二。那时我对周围听课的同学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学习韩国语的动机主要是这样几种,一种是在校大学生。我认识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她学韩国语完全是为了多掌握一门外语,以便将来毕业找工作多一个筹码。还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学习一些韩国语便于与韩国开展业务往来。我就属于这样一种。第三种是到韩国找女朋友或者是到韩国找工作。最后一种就是为了看韩国电影或者听韩国歌曲。
不过,中国人学习韩国语比韩国人学习汉语困难似乎要大一些。倒不是语言本身有多大困难,主要是客观条件不够理想。
从经济上讲,韩国条件比我们要好一些,所以他们可以拿出一大笔钱来中国留学,至少学上一年半载的。在这种汉语环境中学习汉语是有很大优势的。中国学生则不同,一般情况下谁能去韩国留学?没办法,只好在国内学习。周围的人都讲汉语,没有语言环境,韩国语很难学好。还有一点,是韩国人来中国很容易,在北京生活的韩国人就有几万人。中国人去韩国还是有诸多不便。这种交流上的不对称,对中国人学习韩国语是极其不利的。最后一点就是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人学习韩国语更难一些。韩国人认识汉字,即使不认识汉语,通过汉字,也能对所看的汉语书了解一二。中国人恐怕就没这么幸运了,一个韩国字都不认识,一切都要从头来。
我们都知道,在欧洲,相邻国家的人相互之间的语言或多或少都能说一些。有时候一个人可以说好几种语言。我们这里则完全不同。我们花了很多功夫去学习英语,周边国家的语言(俄语除外——那还是在特定环境下出现的)基本上不普及,只有一小部分人会说些日语。如今,中国越来越重视与亚洲近邻的交往,这其中就包括周边国家。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需要语言来沟通,而能讲他们语言的中国人又有几人呢?有人会说,让对方学会汉语就行了,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可,若是我们会一些他们的语言,沟通和交往不就更顺畅吗?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制定一些鼓励措施,促进国人多学一些韩国语以及其他一些周边国家的语言。不论是从眼前还是长远来看,这样做都是很有必要的。
必要确实是必要,但是万不可跟当年学俄语一样一窝蜂,当然那个时候是政府出面组织学习,带有强制性色彩,现在则自觉自愿,动机各不相同。这两者或多或少都有失偏颇之处,那就是功利思想太重了。这样做恐怕不仅会浪费学习者的大好光阴,还会带来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