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时评 |
全国人大某代表痛斥国内四大经济学家“圈钱”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日,他已向大会提交了建议,呼吁有关部门对证监会发审委历届委员进行责任审计。昨天,这位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所提出的观点有证据支撑,“如果有个别人不认账,让历史来下结论”。而被点名的著名经济学家则回应说:“有证据,你去告我吧。”
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当中有蹊跷。一方信誓旦旦,另一方满不在乎,个中缘由,只有他们二位知道。不了解内情的就只剩下被代表的全国人民了。
按照传统习惯,如果一方看见别人有见不得人的勾当,一定是先去细致调查,然后通过一定程序反映问题。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果觉得别人有问题,不管是真是假先在网上公布或者新闻媒体报料,至于接下来是否向组织反映外界就不得而知了,当然也有向法院起诉的,那应另当别论。在过去,当事的另一方一旦遇到这种指控,一般都急红了眼,竭尽洗刷之能事,特别是自我觉得清白的人更是怒火满腔。同样是不知从什么开始,被指控者也学会有涵养了,不急不躁,好像巴不得有人来告他。
这类事情发生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人们也慢慢总结出规律来了。掌握材料一方之所以急不可耐向媒体报料,我怀疑是另有他图,那就是借助爆炸性新闻炒作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如果当面对质,人家肯定是不承认的,尽管如此,知名度算是出去了。被指控的人现在也明白了,受到指控并不一定是坏事,即便是坏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成好事。这年月只要有了知名度,一切就好办了,不论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就算是以前有了知名度的人,也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现在每天出生多少新人,稍一耽搁,自己的知名度在偌大的中国就会出现死角。所以,打知名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多多益善。
在我看来,说不定我们这些广大人民群众又被忽悠了。过去有一句话,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看这句话应该改一改,鹬蚌相争,渔翁没利。此处的渔翁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不过,有一方获利的我们还没提到,那就是炒作这些事情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