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老外如何“谈”版税?

(2007-01-24 16:01:59)
分类: 版权贸易
  版权是什么,现在知道的人是越来越多,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信你就看看,每当有图书展览的时候总有不少人来“谈”版权。天知道是真懂还是一知半解。就拿出版社来说,那可是版权买卖做得最多的地方,虽说有不少人从事这一行业,肯定也有不少人十分在行,可是新兵蛋子还是不少,一知半解的就更多。
  前不久,有一个年轻人问我,从海外买版权的时候,应该给人家多少预付款呢?这个年轻人是学出版专业的。老师谆谆告诫他们,预付款应该是首次印刷全部版税的百分之五十。我还真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统计来的?也许是吧。根据在下的观察,确实有一些出版社是按照这个比例给预付款的,不过那可不是金科玉律。为什么呢?也有不这么支付版税的。要想说清楚这件事,从卖方角度说一个在下亲身经历的事情,可能说得更清楚。
  前年,在下的出版社要从一个加拿大公司买进三本书的版权,是讲传播学的。那可是高层布置下来的任务,怠慢不得。于是,在下急急火火地找那家公司,没过几天还真联系上了。对方一看来了买主,那叫一个积极,很快就写来了两封信。那厮不知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呀?于是,他给我报来了版税率和预付款。诸位猜得出来预付款是多少吗?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胆小的恨不得吓躺下——十万美元呢。我一时目瞪口呆,使劲拍打着自己的脑袋,我是不是看花了眼,仔细看了几遍,不错,就是十万。我这哪里是买版权呀,简直就像是在买汽车。
  接下来双方就是一阵拉锯战。我对他说,“你老兄凭什么给我报十万美元,这三本书什么地方值这么多钱?”那家伙来信差点把我鼻子气歪了。他说他要把所有的权利都卖给我,什么电影权、电视权、刊物连载权、数字复制权等等。他还说,我如果高兴的话,也可以在香港、澳门、台湾销售。好家伙,他那三本书成什么了?成了举世瞩目的宝书了?我只好像剥竹笋那样一层一层地给那家伙讲,首先我不会拿着那三本书去编电影或者电视节目,你想呀,又不是小说,我怎么改编成电影和电视节目呀?再者说,我也不会搞什么连载,三本书都是小书,哪一本都到不了二百页。网络传播需要的数字复制权我也用不着。至于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发行,还不知道书的未来命运如何,怎么敢有如此大的胃口。我还告诉那位老兄,他不管有多大年纪,不管在他们国家有多出名,在中国他还是一个无名之辈,无名之辈若要高调亮相谈何容易。我这么一说,犹如一盆冷水,那位老兄清醒了不少,给我的回复是五万美元,而且说这个价格比较合理。看来,上次那封信讲得还不够透彻,课上得还不足。于是,我就跟他讲,五万美元还是不行。我告诉他,中国每年新书的品种大概有二十万种,他三本小书出版之后还不是这二十万分之三吗?还有就是书的内容,同类书中国已经有不少,在这同类书中,他的书又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所以还是谨慎一点为好。这封信回过去,几天不见动静,我估计那家伙正在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什么他的报价会碰钉子。差不多有一个星期,他回信了,这回他觉得自己的报价比较靠谱了:三本书预付款一万美元。看来不来点厉害的,对方还真不知道中国人吃几碗干饭。我这次也不跟他废话了,照直讲三本书预付款总共是一千五美元,多一分都没有。版税率嘛,可以照顾一下对方的情绪,给他百分之八——按照我原来的想法最多给他百分之七。结果怎么样?双方最终以三本书预付款一千五美元、版税率各百分之七成交。
  现在回过头来回答年轻人的问题,按照国际上所谓通行的办法预付款可以给第一版版税的百分之五十,可是如果运用谈判技巧使预付款数额下降不是对自己有好处吗?我遇到的这个例子说明,对方报价根本不考虑什么首印版税的百分之五十,而是狮子大开口,我们也没必要按照什么惯例来办事,能降多少就降多少。对买主来说,预付款越少,对自己越有利。要知道,做买卖讲的就是一个利润最大化。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呢?首先就要减少支出或者是推迟支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尽量降低自己承担的经济风险。说到这儿各位是不是应该明白了,原则就是预付款越少越好,这就看你怎么跟人家谈了。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配图:邹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