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展台设计有讲究 会谈环境要轻松——国际书展,中国出版业学到什么

(2006-10-30 22:56:24)
分类: 图书出版
本报特约记者 姜汉忠
  

  10月4日,第58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书展开幕,这是世界几大书展之一,第一天,中国12家出版集团就输出图书版权近600项。
  虽然中国展团成绩斐然,但记者也发现,如果中国的出版社能注意到一些参战细节,或许能输出更多的图书版权,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展台 会谈环境很轻松

  此次展会上,有不少是知名度不够的小型出版社。对他们来讲,首要任务就是吸引参观者看自己的图书,因此,在展台的设计上颇花了一番心思。
  新加坡怡学出版公司就是一家小型出版社。在今年的展会上,他们只有16平方米左右的展台。面积小,他们就在展位的设计上下工夫。他们把展台设计成了封闭式的曲线型,这种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只有一个出入口,人们在进去的时候可以浏览一遍展架上的书籍,参观完毕仍要沿原路返回,又可以把所有书籍看一遍。
  公司老板苗耀华先生告诉记者,已经有几家外商与他们签订了10余项版权许可合同。别忘了,他们可是每年只出版40种图书的小出版社。记者看到,受到参展面积的限制,不少小型参展商都将展架下面的平台当椅子使用,方便了会谈。
  在展台设计上,一些大公司更显得气势磅礴,有的采用全开放式,有的则设计成半开放式,外面用半高的挡板挡住,为洽谈业务的人创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英国的企鹅、DK和美国的培生、麦克劳希尔等公司都采用了这些设计形式。
  再来看看中国一些出版社的展台,采用封闭式设计的很少,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敞开式。展台紧挨着墙壁,展区的前后、左右都摆着展架,只留了中间的过道,人们走在其中就像进了一个迷宫。
  这样的设计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参观者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出入,有时人们可能还没有浏览完所有的书籍,就不知不觉走出了展位。不仅如此,展架的间距也十分狭小,参观者进出展台十分不便。参观者如果觉得进出不够自如,就会打消参观的念头,中国参展商无形中失去了很多商洽机会。
  同时,记者还看到,中国的公司甚至在展架上摆放了一些装饰品,以增加“中国元素”的印象。但在这寸土寸金的展位上,有的国家出版社摆的只是巧克力和咖啡,为的也是方便大家谈生意。

谈判 业务人员打头阵

  在中国的部分展位上,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展台上总有很多人,或立或坐,占据着本该进行业务谈判的位置。由于我们的参展人员中,有一部分人没有业务,再加上语言不通,只能呆在自己的展位上。有人喝茶,有人聊天,有人拍照。当有参观者想来洽谈业务时,看到谈判桌前有这么多人,只好走开。
  有的中国出版社的展位上,还时不时会有扩音器中传出的广播声,这让国外的参展商和参观者很不适应。要知道,书展与其他展会有所不同,在书展上谈业务需要的是比较安静的环境,而我们的有些展台却像庙会,这怎么能吸引外国参观者驻足呢?
  记者到其他国家出版社的展台走了一遭,看到除了服务台的几名接待人员之外,其他都是业务人员。这里的谈判桌也摆放得井然有序,可以同时接待几十位客户前来洽谈。有的参展商还把谈判桌放在展台后面,营造了一个十分安静的谈判环境。
  走进一些大公司的展台,你会发现,这些业务人员都很忙碌。坐下之后,你会看到对方手中的工作文件密密麻麻,上面记满了时间安排、计划会见的是什么人、要洽谈的是哪些项目。洽谈的时候,大家都彬彬有礼,说话的时候声音小得只有双方才能听见。
  很多大公司的展品也很有趣。比如蓝登书屋,他们的书目不像国内很多出版社那样,只有一本而且印刷和包装也十分简陋。相反,他们是按照图书的类别来编辑书目的,每个类别一本,而且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出版,一年出版4次。
  一些小公司也不示弱,虽然展品少,客户也不多,但人员安排也非常紧凑。记者来到越南一家出版社的展位,展位仅有20多平方米,有3名工作人员,一旦有客人来,他们都会热情接待。他们准备的材料也很充分,有出版社的总体介绍,还有出版的书籍介绍,每一种材料都不是很厚,但都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写成,充分考虑到了参观者的需要。
  2009年,中国将成为这个全球最大书展的主宾国,关注细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将是我国的出版业拓展海外市场所面临的课题。


             (原载2006年10月10日《世界新闻报》第17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