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博客文学大奖及其他

(2006-04-08 11:45:41)
分类: 杂文时评
  4月3日,世界博客文学奖揭晓,居住在美国纽约的朱莉·鲍威尔成为第一位“布鲁克”文学奖得住。令其获奖的作品是一本讲述做菜心得的书,名叫《朱莉与朱丽娅:365天,524个菜谱与一间狭窄的公寓厨房》。这次布鲁克博客文学奖还有两个奖项,一个是小说类,另一个是连环漫画类,获奖的也是美国人。
  据雅虎亚洲网站援引法新社的消息说,如今每时每刻都有博客诞生,一些新闻界的人士预测说,到2021年,“市民记者”在世界新闻中将占据半壁江山。报道还说,正是因为博客们关注的是社区而不是整个城市的事情,他们提供的新闻颇受人们欢迎,而且还得到了广告商的青睐。不仅如此,有些报纸还依靠博客作者提供新闻线索。
  上面这两个报道可以说前后脚,颇有一些代表性。一个是人们对博客的热衷程度以及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想。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开“博”的。这一点有数字可以作证。
  据中国博客研究中心和互联网实验室的资料,美国有1100万人创建博客,5000万人访问博客,其数量占美国互联网用户的30%,人口的六分之一。法国则有227万人创建博客,德国是428万人。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不久前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 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一个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600万。
  如今是名人和明星的天下,新闻记者也整天围着他们转。草根阶层若要通过传统媒体来反映他们的呼声是很难的,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思想了。这种情况就是在新闻如此发达的美国也存在。于是,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别处。法新社报道说,在美国,2005年看日报的成年人只有51.6%,而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1998年是58.6%。基于互联网的博客正好为人们,特别是为普通人提供了一种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的空间。朱莉·鲍威尔是做秘书工作的,哪儿也去不了,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过于单调,总要干点什么。鼓捣点菜吧!于是她就找来一本法式菜谱看了起来,而且还学着做。这种做菜的心得难登大雅之堂,只好放在博客里自我欣赏或者是让气味相投者阅读。没想到观者如云,最后惊动了出版商。出版之后,一时间洛阳纸贵,销量扶摇直上,不到一年达到10万册,真是让传统出版商大跌眼镜。
  博客另一个方便之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轻松了。这正是传统媒体无法令人满意的地方。报纸出版之后,只有读者去阅读,记者编辑并不晓得读者怎么想,读者即使有什么想法也不便与掌控报纸的人交流,更不会有机会与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交流。就拿那本获奖的做菜心得来说,要是在以前,人们或许无瑕去听你讲什么做菜的感想。但是这并非说明人们不需要,而是没有一个适当的载体。如今博客有了,不论什么事情,哪怕自己的一点点感触都可以写在上面,只要轻轻点击鼠标,个人的想法就会立即送到对方的大脑中。
  与人交流可以为你赢得朋友,还可以让是你对他人产生影响。国际著名公关公司——艾德曼副总裁史蒂夫·鲁贝尔可是世界上颇有影响的博客作家。有一次周末,几个朋友耍了点小手段,撺掇他去看一个刚创建的博客。那个博客中有几个与公关有联系的“段子”,首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件事,他开始并没注意,可是后来他有了灵感,重新阅读了戴尔·卡内基的经典著作《赢得朋友,影响他人的博客》。卡内基告诫人们,如何才能在缺少规矩的博客圈中驶上高速路。鲁贝尔给了人们提出了六条建议,其中包括访问不同的博客,可以增加对他人的兴趣;将你的照片放在上面,你会对来访者笑脸相迎;鼓励他人谈论自己,鼓励自己倾听别人,也就是欢迎评论;讨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别人觉得会有收获。如此去做,你肯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即使你不与他人交流,你还可以利用博客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且无需担心别人嘲笑你。这样做总比一个人憋在肚子里强得多。在某种程度上,写博客相当于接受了一次心理疗法。还拿那位做菜得奖的鲍威尔来说,她当初学做菜到后来写做菜都是因为生活太单调。这不是一种排解又是什么?
  博客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来了,而且大有不可阻挡之势。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与流行一定有其合理性。不过,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只有积极而无消极的因素,就像一种文化总有精华也有糟粕一样。那就要看人们去如何对待了。那就让世界上所有爱好博客的人联合起来,为博客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六年四月八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