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责任与交流

(2006-02-17 00:08:47)
分类: 杂文时评
  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与人交流。男人与女人结婚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生儿育女吗?这个问题恐怕不难回答。那就是交流,彼此之间可以更深入地交流,不能交流,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遑论亲情与爱情等等。所以,人们在交朋友的时候,不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积月累,哪一点离开了交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谈恋爱。只有交流达到了一种默契的程度,男女双方才去考虑走向下一步,也就是走进婚姻的殿堂。结了婚,交流就可以停止了吗?不可以。相反,这种交流,一方面会进一步深入下去,另一方面会不断变换角度,变换内容,变换方式,经常给交流注入清新剂,这种交流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即使考虑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事的时候,那也是需要交流的。可以这样说,结婚之前,交流是为了彼此了解与磨合,结婚之后,交流是为了感情更新与升华。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一种有效的交流。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
  在笔者看来,有效交流是需要一定基础的,那就是恋爱或者婚姻双方对己对人都有一种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才能去交流,才能有效地交流。这种有效的交流反过来促使双方的感情进一步增进,甚至升华。可以这样说,责任感是前提,交流是手段,一旦前提具备了,手段运用自如了,这种效果就会显现出来。我们不妨看看世界上的伟大婚姻,看看他们是如何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也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相互交流,进而增进彼此感情的。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合就是一个彼此承担责任而又心心相通的典范。孙中山从事推翻封建社会的革命活动,对此宋庆龄是非常了解的。而这正是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爱慕之处。有一次,她听见孙中山说,中国非革命不可,我们要推翻现在的这个君主政体,建立一个共和的政府。我要为这个目的而生,要为这个目的而死。听到这里,宋庆龄轻声地说:“我也要同你一样。”这一句简单的插话使孙中山深感惊奇!宋庆龄曾经说过:“我一想起孙先生所讲的话来,就忘了一切——家庭、学校等等。我一点也不为自己担心,我却担心着中国。” 这是什么?这不是一种信心相通,一种交流又是什么?两位伟人都是从民族大义出发的,因而也都为自己毕生的、矢志不渝的选择而负责。有责任感的人进行的选择,不论以后出现何种情况也决不后悔,因为当初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草率行事。孙中山一生中颠沛流离,几次遇险,宋庆龄在孙中山逝世后依然坚守自己当初的选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坚持斗争。
  反过来,我们再看一些经常见诸报端的案例,结婚不久夫妻反目者有之,生活遇到困难夫妻离异者有之,见异思迁喜新厌旧者有之。最近参考消息刊登一条消息,说上海年轻人的离婚率很高。只要男人在经济上不能满足女人的虚荣与要求,相当一部分女人会立即选择离婚。在某种意义上讲,有些人已经不拿婚姻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了。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去谈婚论嫁,就是有一百次花前月下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六年二月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