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面子,乱花银子
在版权引进中,还有一个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那就是面子工程。笔者们都知道,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有首长工程,那是给首长撑门面的建设项目。这种现象到了版权引进工作中就异化成了面子工程。版权界的同仁们在一起开会,交流起来,最先问的就是一年引进多少种书。不光是业内人士关注这个问题,连行业主管部门也对此津津乐道。除了各种统计,还要搞排行榜,看看前十名都是哪些出版社。一个版权经理,一年要是一本书不引进就好像无脸见江东父老一般。说来说去,还是面子这玩意儿在作祟。
二○○二年,有各出版社的代表在一个会上讲,他们从法兰克福引进书的时候,业内报纸进行了一番报道,风光了好一阵。结果怎么样?那些引进书出版之后,销售情况很不好。还有一个出版社的同行曾经对笔者说,他们总编辑到书展上拿回来的书一定要出版,不论编辑怎么说都不行,就是赔钱也要出版,反正赔钱也不需要总编辑个人掏腰包。出版之后,果然如此,堆在库房里卖不动。像这种为了面子,大把撒银子的现象不知还有多少。说来也是,来书展一趟,一本书没看上,回去也没办法交代呀。无独有偶,韩国有个出版商去年来北京参加书展,一定要买书回去,其属下对笔者说,不买一本书回去无法向员工交代。事实上,买回去的书很多都没有出版。看来面子工程不光中国有了,我们的邻居韩国也未能幸免。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长远规划,也就是在经营上缺少理性,所以才看到什么就弄什么,弄不到又怕失了面子。
去年,笔者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时碰到了香港中华书局的总编辑。笔者问他看中了几本书,他说他来书展主要是看看出版界有什么新动向,至于选书则要非常慎重,不经过论证是不会轻易拍板的。问题很简单,人家是理性经营,需要不断向前发展。
说来说去,就笔者们的国情而言,还有一个如何引导的问题。我们有关主管部门把引进版权数量当作出版社年检的一个指标,时不常地还要对引进多少排排队。这无疑是在引导人们把数量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考核领导,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可是,不要忘了,在这些数字之后不知道还有多少名堂。
其实,说来说去,面子工程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引进版权的规划问题。如果不解决规划问题,做起事来永远是随意的,没有计划的。我们知道,没有计划去做事,失败在所难免。
******
以上是笔者观察到的在图书版权引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实问题还不止这些,只是这些问题提交突出罢了。笔者只是提出了这些问题,分析也是很肤浅的,也需要有识之士进行探讨,以便使我国图书的版权引进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