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没压爆桥却快塌了”一点都不搞笑

标签:
上海中环高架桥高架桥断裂 |
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5月23日凌晨0点30分左右,上海市中环线(内圈)真华路至万荣路匝道之间发生一起单车事故,一辆装载预制管桩的卡车侧翻后造成高架路段主桥面翘起损坏,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中环道路部分通行中断,上海北部、西北部交通受影响严重。上海路政局表示,中环内圈古浪路下匝道到沪太支路上匝道恢复通行需要两周时间。
卡车侧翻,桥面翘起,单凭这两个关键词,不习惯理性思维的大脑里,会条件反射地蹦出三个字:豆腐渣。无论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就是豆腐渣,任何解释都是狡辩——当理性思考的脑门被关闭,仅余直觉思维和第一印象把住脑门,那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很多人随即开始幸灾乐祸地发挥搞笑才能,有的说“轮胎没压爆,桥却要塌了”,还有的说“轮胎公司有连带责任,闲的没事,把轮胎造的比桥都硬,看把桥体都压坏了”……
任何建筑物,都有设计荷载限度,超过了,自然要出问题,这原本只是常识。可不可以提高荷载限度,也许可以,但一方面要考验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量现实需要和建造成本。假设在技术方面没有任何障碍,该不该把高架桥都往最高荷载限度建造?我的看法,仍然是没有必要。因为超重荷载的现实需求极少,与因之增加的成本完全不成比例,这样做只会毫无必要地浪费纳税人的钱,同时减少道路公共资源的更多供给。
具体到上海这座桥面受损的高架桥,超重的大型卡车肯定是禁止上桥的,但它不仅上了,而且侧翻了。因为之前很多大型卡车违规上桥都没事,所以司机会有侥幸心理,趁着凌晨车辆稀少偷偷上桥。对管理者而言,可能也明知很多大车凌晨上桥,但因之前没有出过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这次上桥的大车侧翻了。这显然是个管理的问题,而不是建筑质量的问题。
满车的水泥预制管桩轰然滑落,附近居民都能感觉地动山摇,桥面受损并不奇怪,没出现更大事故或许已是万幸。当然,我不是说高架桥质量肯定没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如果我们稍许理性,这件事的主要问题显然不是高架桥“豆腐渣”,而是司机的守法意识与安全意识,以及相关部门管理上的严重缺漏。
事实上,这可能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在夜深人静的城市街头,无牌大卡车如闯无人之境。他们当然有他们的苦衷,不超载就赚不到钱,辛苦地半夜出车也是为了更快一点更方便一点,于是不让走的高架要走,不让过的隧道要过。但与此同时,问题的隐患也就此埋下了,此即所谓“墨菲定律”。
如何管理的问题与物流成本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想办法减少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再严,大卡车可能还会偷偷地走“捷径”;不能实施有效管理,成本再低,大卡车恐怕也难以自动守规矩。相比“豆腐渣”质疑,这些才是真正的问题,这些问题和“轮胎没压爆桥却快塌了”没有半毛钱关系。
文/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2016.5.23
《书生香评》视频版在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等上线,欢迎观看,欢迎分享。
NO.11:警察蜀黍为什么喜欢抓嫖?
NO.12:高考招生怎样“计划”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