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监管都是淘宝的事,工商总局干啥?

(2015-01-30 08:49:38)
标签:

财经

监管都是淘宝的事,工商总局干啥?

 

舒圣祥

 

国家工商总局首度披露了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相关工作要求。(1月28日人民网)

 

工商总局竟然专门针对一家企业发布监管白皮书,实在是令人惊讶。难怪之前有《总理在达沃斯为何不跟马云握手?》的网帖,虽然事后证明总理跟马云握了手,但这一传闻之所以曝出并且成为话题,现在看来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很多网友惊呼,这是“过年了,要杀年猪”的节奏吗?而在淘宝官方微博转发的名为“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文章中,更是直接对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喊话:“您违规了,别吹黑哨!”

 

淘宝再大再红,在工商总局面前大概也只是“一盘小菜”;作为旁观者,面对这场实力似乎完全不成比例的“叫板”,对工商总局的一系列行动确实感到费解。就像“淘宝小二”文章中所质疑,在双十一网购抽检时,207批次样品大部分为合格真品,假冒商品占总样品的3.6%;本次定向监测结果却是,非正品率高达41.3%。同一个部门发布,短短几个星期内,差别却多达十倍以上,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

 

具体到这次抽检,某电商只抽查了1件,得出了正品率为0的结论;另一家电商只抽查了3件,得出正品率100%的结论;在淘宝网上一共抽检了51件商品,得出了淘宝仅37%的正品率。如此完全有悖统计学基本常识的信息发布,工商总局不仅需要对淘宝做出解释,更需要对社会公众做出解释——完全不具说服力的数据,怎么就敢不顾企业死活地随意发布?这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吗?如果纳税人给工商总局打几个电话没人接,是否就可对外发布工商总局旷工率100%的结论?

 

应该承认,假货泛滥确实是所有电商面临的大问题,特别是淘宝这样非直营的网购平台;但是,网络世界如此,线下世界又是更好还是更差呢?至少网购还看得见公开评价,还能通过价格比对、信誉比对,买到正品的概率相比线下大概不会更低。淘宝当然有责任加大打假力度,只不过在这方面,工商部门应该是与之携手的战友,而不能只是站在一旁批评指责对方。如果网络打假全是网购平台的事儿,那么监管部门干啥呢?

 

白皮书指责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或许不能说工商总局这些指责是胡说;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些问题工商部门自身是否同样存在,以至于更严重?要不然,我们的市场上为何至今仍旧假货泛滥?有毒食品、汽车缺陷、假药假书,诸如此类问题,难道都是淘宝等网购平台监管不力的结果吗?

 

我想说的是,以淘宝商家为典型代表的低门槛大众创业激情需要得到呵护,以淘宝网为典型代表的新兴优秀企业需要得到肯定;政府部门出手打垮一家优秀企业是很容易的,但是培育一家优秀企业却并非那么容易。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当然是淘宝等网购企业的事情,但同时也是工商总局等监管部门的事,不能全由前者代行后者职责,后者仅负责叉腰“指导”前者。足球市场的“黑哨”曾经让中国足球一蹶不振,市场监管部门为了达到预期监管目的,如果同样存在“黑哨”可能,则必然会将“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毁于一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