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信不信由你,纽约没有头汤面
(2016-09-25 04:39:19)
标签:
纽约
头汤面
陆文夫
美食家
苏州上海
|
分类:
纽约纪实
|
陈九
我坦白一下,我思念最多的人不是女人,是男人。男人,谁啊?陆文夫,中国已故当代著名作家,也是获奖作品《美食家》的作者。我对他的怀念正因为这部小说。《美食家》1983年发表在《收获》上时,我恰从上海毕业实习返京,马上就爱不释手。
这里有个缘由。
我在上海的大半年,除了玩就是吃。当时我们一班学生住在平凉路上浦江饭店的半地下室,大房间上下铺。一起床我就往外跑,北四川路信谊药厂斜对过有个“燕记”西菜社,名副其实的物美价廉,早上面包红茶加火腿煎蛋,两毛钱。中午一客炸猪排,一份红菜汤,二两面包,九毛五分钱。晚饭我得吃中餐,哪吃?南京东路上的扬州饭店,又是物美价廉,一份龙井虾仁四毛钱,河虾,必须河虾,用海虾那叫糊弄人。半年里上海馆子吃不少,西餐的“德大”,“红房子”,淮扬菜的“新亚酒楼”,粤菜的“梅龙镇”,甚至为吃四月上市的鲥鱼,愣坐一夜车跑到扬州的“富春茶社”,就在冶春园隔壁,小盘古东侧。听说北京也有叫“盘古”的产业,“盘古大观”?说真的,您这想象力好好比不上当年的盐商,盘古还加大,您想上哪去?透着暴发户的肤浅。小盘古,盘古配一小字,四平八稳自得其乐,所以人家富逾三代,您估计戏不大。
可吃来吃去都有够,让我天天顿顿非吐不可。唯有三样儿吃不腻,流连忘返,随时想起随时饿。一是黄浦公园茶楼的“魁星茶”,二是北四川路一家鸡粥店的三黄鸡加花雕酒。最让我疯狂的当属镇宁路上一家面馆儿,离延安西路不远,门脸儿不大,它的头汤阳春面,一毛三一碗,欧买嘎,买嘎德,所有副词都修饰不了我心中的欢悦,没错,我是怀着欢悦的心情去吃面的,像初恋一样。初恋为见一面,我能在严寒中苦熬三小时。可为吃这碗面,如果需要,我宁愿等三小时甚至更长。
看去平常一碗清汤面,面条很细,丝丝如画像生的一样,可吃到嘴里柔韧适中恰到好处,关键是“恰”,美妙都在这个恰字上。还有汤水,清澈见底却味道极鲜,口感顷刻浸透全身,仿佛有人为你红袖添香,让你欲罢不能,吃不是,不吃也不是,含在嘴里怕它消失,怕它化了,就像读好文字,怕它结束。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个人体会,是我神经不大正常的产物。一碗面至于吗?可读完陆文夫的《美食家》我才明白,原来陆老师与我感同身受,在头汤面的问题上我与他息息相通。他创造了朱自治这个孜孜追求头汤面的角色,毫无疑问,他的一部分就是朱自治。这下我兴奋呀,想到镇宁路上那家面馆便想到朱自治,想到陆文夫,我坚信我们都属于“头汤面”派,美食不过头汤面,上海苏州式,句号。
纽约三十年,想念陆文夫,可想来想去不免遗憾。陆老师生前是来过纽约的,那是1986年参加国际笔会年会。我相信他并不喜欢纽约。为啥?他在年会上的发言区区几百字,最后一句居然说:请原谅,我就讲这么一点,印不满一页。你看看,明显有情绪,不爱搭理纽约,连“印不满一页”都刻意强调出来,想必气得不轻。
可为何陆老师不喜欢纽约呢?说到底吧,只有我明白他的心思,就因为纽约没有头汤面!纽约中餐万万千,啥式样都有,连西藏的都有,就没上海阳春面!打着上海苏州旗号的餐厅比比皆是,小笼包,腌笃鲜,熏鱼烤麸,丝瓜面筋,绝无一家会做头汤面,搞得好吧?他们菜单上也有面,咸菜肉丝面,海鲜汤面,我跟你说,没法吃,完全不沾边。那个面条糟哒哒一点不清爽,肉了吧唧还粘牙,口感非常差。汤水也糊涂涂,搞不清啥个味道,雪菜么嚼也嚼不动,咸得要死。这种面条好卖的啦?干脆叫“气死陆文夫”算了。难怪陆老师火大呢,肯定大失所望,私底下用泰兴方言抱怨,要命嘞,我滴个小乖乖,乖乖隆滴咚,这个面条好吃的啦?个纽约搞得好啦?回国,回苏州!
陆老师回苏州了,把九哥留在这里。没有头汤面的日子好不寂寞。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