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喇嘛朋友

(2008-06-11 09:05:19)
标签:

西藏

喇嘛

写作

情感

分类: 足迹

这些年的行走生活、写作生活,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其中,有一位特别的朋友:26岁的西藏喇嘛:阿娃多旦。

去年暑假,我躲在北京宣武区教子胡同的金安宾馆改稿。胡同里的宾馆如大家闺秀,干干净净的,毫无张扬,很喜欢这样的清静之地。我住一楼,每天早上出门买点吃的,然后关在房里,枕边堆着我来京后买的十几本书,写累了,躺在床上偶尔翻翻,好不惬意。除了服务员做卫生将门打开,没有什么能打扰我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在前台买茶叶的我在大厅里发现了3个喇嘛:他们一律穿着长齐脚面的紫红裙子,外披一张有身长两倍半的紫红色披单,大概就是袈裟了,脚上并不是特制的喇嘛靴,而是黑色皮鞋,脚边竖着行李,风尘仆仆。

对西藏的向往在很多时候表现在对他们服饰的艳羡上。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从没有见过如此浪漫的民族,那种集大俗与大雅、张扬与内敛于一体,大胆而又细腻的服饰风格令人称奇。此时,眼前的3个喇嘛虽没有华美的装饰,但那一身紫红却撩拨了我的好奇心,办完手续,我得知他们也住在一楼,心里一阵窃喜。

趁服务员去他们房间收拾,我也跟在后面,很快弄清了情况。原来,他们此行主要目的是云游。在北京呆一两天后,准备去五台山。

西藏情结表现在我的小说《爱情豆豆》里。我如此描述我脑子里的西藏,小说主人公蚂蚁对他心爱的女孩许豆豆说:

……看,豆豆,折多河细细长长,暴雨过后的河水仍然牛奶一般的颜色,顺着山势奔流,我掬一口河水你喝好吗? 黑色白色的牦牛,雪白的山羊绵羊,在这样的草原上骑马,还有你陪在身边,我哪儿也不想去了……

……豆豆,要不是你在北京,我真的想留在这儿。阿须草原有着凛冽的风和并不温暖的阳光,涌进山谷的雾在我看来就像温暖的纱巾,像有生命似的,逐渐弥漫山谷。有雪的山头就像海中的孤岛,我不知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如梦如幻。走在阿须狭小干净的泥土街道上,藏式的木头房子逼退了我眼里残留的寒意,房屋的背后就是草原,太阳洒在上面,大地宁静安详。豆豆,这里的人们眼神清澈,充满好奇……

……彩绘的坐柜上铺着厚厚的毛毯坐垫,呵呵,坐在上面比任何真皮沙发都要舒服!浓香的酥油茶、细嚼起来唇齿生香的牛肉,还有甘甜如蜜的人参果,奶渣……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辽阔的海面,那种神奇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翡翠绿里带着奶白,湖边山的阴影里,湖水又绿得神秘莫测,对面天边的雪山在阳光播洒下泛着耀眼的银光,成片的松柏墨绿苍翠。我站在湖边的巨大岩石上,面朝大海,感受冰风拂面的透彻。我听说,就在这片美丽的海里,格萨尔王的爱妃洗过她的一头秀发;就是在这片辽阔的海边,格萨尔王饮过他彪悍的战马。豆豆,想做我的爱妃么?……

而小说结尾是:豆豆等着蚂蚁从西藏归来。

……

中午,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呆在房间看书,而是坐在宾馆大厅沙发上看报。我听到喇嘛在走廊里叽里咕鲁商量要去的地方。等他们走近,我说:你们去过法源寺吗?

法源寺就在教子胡同,但去瞻仰是需要佛缘的。我从来不生硬地去做某件事情。对于法源寺的历史渊源,我略知一二。贞观十九年(公元646年),唐太宗诏令于幽州城内建寺,以悼念在东征高丽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佛寺建成,武则天赐名为悯忠寺。60年代,作家李敖由法源寺的原名“悯忠”而产生灵感,创作了一部记述百日维新后谭嗣同就义过程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该作品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为李敖和法源寺都带来了巨大的声望。还有“香雪海”,一个很美的名字,也一直停歇在记忆中。老北京的花曾以“悯忠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著称,清代最盛时,法源寺内有紫丁香、白丁香等三百余株,号称为“香雪海”。过去每逢春末夏初盛开季节,寺院便会举办“丁香大会”,令游者流连忘返……

法源寺?喇嘛一脸茫然。

与法源寺的佛缘因为3个西藏喇嘛的到来而降临。我说:我们一起去吧。要不了几分钟,步行去。

于是,胡同里多了一道风景:一个穿着黑底白点连衣裙的女子与穿着紫红袈裟的西藏喇嘛一路说笑着,长长的胡同,树叶浸浴在太阳光里,地面偶尔筛下斑驳的树影……3个喇嘛中最年轻英俊的是阿娃多旦,他父母已经不在人世,6岁就被送到增德寺。相逢何必曾相识,紫铜色的脸绽开笑脸,清澈的眼睛装满对未知世界与友情的向往。

突然,阿娃多旦拿出手机接电话,那一瞬间,我很快用相机抓拍下来:一个穿着皮鞋拿着手机的年轻喇嘛,他周身点染着捆绑不住的绿意,身后是灰白墙壁和深深的胡同……

无论对于他们,还是我,这都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傍晚回到宾馆,我的脖子上多了一串檀木念珠,108颗,颗颗浑圆幽香。第二天下午,喇嘛们收拾着行李,说要离开北京向五台山进发,并热情邀请我一同前往。五台山,在我脑子里一直与这两句诗连在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何况那里还有我的一个朋友,一个为爱而削发为尼的女子。所以,以后,我一定会去的。

 

小说修改完后,我回到武汉。在火车上,我又遇到两个刚从五台山回桂林的阿婆。她们见我脖子上的佛珠,便把我当作了她们的亲人,甚至见我从上铺上下来,她们忙起身从地上拿起臭哄哄的皮鞋帮我套在脚上,旅途中,她们给我讲五台山。

我问:你们曾看见3个喇嘛么?

她们回答:喇嘛很多的,傻丫头!呵呵。

……

 

在武汉,一天,手机里传来阿娃多旦的声音,他说他们已经回到寺庙里了,并叫我打听当地虫草的价格。再后来,我的手机被偷,因几乎所有朋友的号码是存储在手机里,终于,与我的喇嘛朋友阿娃多旦断了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