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洲方言土语(六)
四音节
瞎鸹八道:胡说八道。
麻粉子雨:如雾细雨。
雷公菩萨:指主司雷电的神。
清晨八早:凌晨。形容极早。
大天白日:大白天,光天化日。
娘儿母子:母子俩,母女俩。
姊儿妹子:姊妹俩。
嘴沿皮子:嘴唇,嘴皮。
连巴笃子:小腿肚。
半头裤子:短裤。
蜂子疙瘩:荨麻疹。
耳洞梗子:耳廓。
耳洞嘟嘟:耳垂。
妈儿果子:指乳头。
檐老栖子:蝙蝠。
克蚂鳞子:蝌蚪。
灶爬爬子:蟑螂,又称“偷油壳”。
岁数条子:安葬时插在坟前的竹条束,竹条的根数同亡者的岁数。
莲花捞(读阴平声)子:一种以两快竹片连成的互击器,作节奏响,也可作儿童玩具。洲上有此一项专门的说唱形式,一人边击边说边唱,走家串户,拜年祝寿贺喜,平添喜气噱头,供人一哂。
周围圆转:附近、邻近地带。
挨边阁落:边缘,角落,不碍手碍脚、显山露水的地儿和部位。
垫被窝絮:用来垫的被絮。
盖被窝絮:用来盖的被絮。
枕头袱子:枕巾。
卧单皮子、卧单服子:垫单。
被窝桶子:棉被筒。
响梭篙子:将竹竿从一端剖开(“梭”)成几条,另一端留一截完整,即乃此物。用时以手握住整端,使力让散端竹条间上下相碰起响声,以驱逐鸟雀鸡鸭狗。也有用来吓唬、教训顽童及乞丐的。
崖(读ai)包硄硄:石头。
喜事棚子:指农户为举办婚礼而在家门口现搭的敞棚。
局掌师傅:指民间厨师。“为制作饭局而执掌大勺的师傅”是也。
支客先生:“过事”场合的“公关先生”,负责组织迎客待客,据其身份、地位安排入席。
翻床铺草:喻指另有深意地提说陈年旧事。
一铁箍腰:指来者从背后以两臂使力将此人腰部箍住。
四脸鲜红:指颜面飞红、羞涩至极。
遭孽巴沙:意谓又穷困又无望脱贫。
眼泪八撒:涕泪涟涟。
抓到铆子:意谓抓住了要害。
逗不拢机:用如今的流行话说,就是接不上轨。
瞎狠赖犟:固执一隅,又狠又恶又不听人说。
牙犟嘴硬:口头顽犟。
鸡眯小眼:喻指目光短浅,或心眼狭小。
擂之狠之:紧擂狠逼。
干裹绵缠:因有求于人而以言语巴结,纠缠不休。所谓“干裹加绵缠,绵缠怕得闲(读han)”是也。
今古奇观:言行怪癖乖张,不好缠。
子丑寅卯:喻指事情的内在条理或某人的根底。
飞天舌谎:善说假话,假话说得像真的。
巴叽不得:求之不得。
化身者儿:早夭的儿童。常用来骂人或开玩笑。
折(读she)人八撒(读阴平声):出丑至极。
朱漆围桶:比喻百无一用之人。贬极。
二黄八吊:喻不清白。贬极。
张事忘场:贬义词,指不合时机、身份的言行。
怏怏痞痞:无精打采。
自自磨磨:磨磨噌噌。
惊冒惊慌:慌慌张张。
暮暮气气:猥琐不堪。
暮里暮气:猥琐,怏皮,没生气,乏活力。
眨眯呼眼:眨眼间起坏主意。
皮耷嘴歪:喻指精疲力竭,穷于应付。
换手抠背:比喻两人互助,或互用。
支支杠杠:指忸忸怩怩。
挪账拽服:羊角洲一带江南江北沿岸土话,指东借西挪。
两脸“春色”:指喝酒之后酒“上脸”的红色,也指“春风满面”时的神采。
邪皮滥款:指吊儿郎当、寻衅滋事的样子。
妖冶邪法:义同“妖里妖气”。
吃血幌子:本指吃猪血,实为请人吃刚杀的猪肉之谦称
接鸡下巴:喻指不妥当地接过了别人的话头。
走了跌路:指孕妇不慎流产。
水落三秋:事情早已过去,早已了结,或指时机早已过去。近似于“尘埃落定”。
之乎也者:弱贬义,指耍文。
鳄马老大:庞然大物。
一熹熹儿:一丁点儿。
漆(qi阴平)妈老黑:黑至极点。
黄皮寡瘦:疲瘦如柴。
黑漆门路:来路不明,内情复杂、不地道。
滑嘎拉叽:滑滑溜溜,溜溜滚滚。形容某人太滑,仿若泥鳅。
没得来兴:不守规矩,或指没能耐无出息。
假嘎马嘎(“嘎”读轻声):假模假式。
歪嘎杵嘎:趔趔趄趄。
出了胎粘:出了麻烦或问题。
八字不好:“八字”,即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指根据这生辰八字推算,这个人的命运不好。
胎粘流哒:麻烦至极。一般指事情,有时也指某人不好缠。
不得下地:不好收场。多为恫吓语或诅咒语。
半路腰的:中段,半路上。偏指长度上的居中位置。“半路腰的断扁担”,指中年丧偶。“扁担”一比也甚妙甚贴切甚形象。夫、妻各为一端,连成一条承负压力的扁担,就是“家庭”之大义啊。
肥橐橐的:肥胖雍肿。
眨目头子:很快地,突然,一瞬间。
坦坦疲疲:磨磨蹭蹭,慢慢藤藤。
恶啬啬的:形容态度恶劣、傲慢。
筋拽拽的:绵韧有劲道。
怏痞痞的:柔弱貌。有气无力、弱不禁风的样子。
白寥寥的:苍白貌。面无血色。
红鲜鲜的:鲜红貌。红而鲜艳。
灰扑扑的:憔悴貌。灰而无光。
黄嘎嘎(读阳平声)的:苍黄貌。黄而晦暗。
劲逮逮(读阳平声)的:充满活力的样子。
毛炸炸的:浑身汗毛发炸,如坐针毡的感觉。
百里洲方言土语(一)
百里洲方言土语(二)
百里洲方言土语(三)
百里洲方言土语(四)
百里洲方言土语(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