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疆旅游晚清行省 |
分类: 经济/历史/社会 |
康熙至乾隆初年,清政府对新疆的的统治并不稳定,前有准噶尔汗国与噶尔丹的叛乱,后有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直至乾隆23年(1759年)才告平定,始称“西域新疆”(之前称“西域”),又称“新疆”,有“故土新归”之意。清统一新疆后,通过测绘形成《西域图志》、《大清一统舆图》,设立伊犁将军,下辖三处参赞大臣:塔尔巴哈台(今哈萨克斯坦乌尔扎尔)、伊犁、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可见,当时新疆的中心在伊犁,而不像今天伊犁已经成为边境城市。
清统一新疆后,分别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军府制度、州县行政管理制度、让维吾尔贵族成为地方基层官僚的伯克制度、管理蒙古部落札萨克制。蒙古土尔扈特部落在新疆是由于他们主动脱离俄罗斯统治,回归中国而被安置在此,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蒙族导演拍摄的电影《东归英雄传》就是写的他们的事迹,由于这些蒙古族在此,起到当时新疆稳定的作用。由此,新疆得以繁荣与稳定。
这种局面维持了六十年,到晚清时期,社会矛盾得以激化。1864年,在新疆发生大规模的反清农民起义,社会破坏性极大,清朝的行政管理体制被冲垮,同时也被贵族和宗教势力所利用,出现了一大批封建割据势力。这一农民起义,被中亚南部崛起的浩罕汗国与沙皇俄国所利用,发生其直接侵犯或侵略新疆、蚕食中国领土的事件,也间接形成了阿古柏在新疆的分裂叛乱,或助长了伊斯兰在新疆武力传教的宗教战争。
在左宗棠率领下,清军收复除伊犁外的大部分领土(伊犁的部分领土由中俄谈判后收回),晚清政府设立善后局,垦荒、兴农、丈地、定税、统一币制、重建司法行政和社会公共事务机构,为新疆建省奠定基础。
1759年,清廷在镇迪道建立州县,行政建制为甘肃省。早在1820年,龚自珍首先提出恢复历史上的新疆建省,防备西北边患,实现全国大一统。1877年与1882年,左宗棠两次提出新疆建省,使西域与内地行政体制统一,使地方经济恢复有望。1884年,晚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刘锦棠为新疆首任巡抚,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省会在迪化(今乌鲁木齐)。
晚清政府在新疆建省,是对中国边疆治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意义十分深远。它使新疆和内地分治的局面得到改变,树立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新疆建省后,增加了新疆的防卫实力,并与西北各省臂指相联,有利于抵御外侮;以州县制淘汰了旧有的地方管理制度伯克制、府军制,稳定了新疆,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并为中国边疆治理改革树立了典范,其后,台湾、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相继建立行省。现代中国行省制度的基础是晚清时期打下的。
博主前十篇已发表博文目录
《H股股东加入科龙电器民事赔偿案》
《南疆游感(六):曾经引领华夏的乐舞》
《关于杭萧钢构案维权的严正声明》
《南疆游感(五):五花八门的宗教》
《征集委托代理,为杭萧钢构投资者维权》
《南疆游感(四):语言文字的宝库》
《南疆游感(三):〈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和口述文学》
《南疆游感(二):林文忠公在新疆》
《南疆游感(一):屯田是千古之策》
《立案调查闽越花雕,应尽快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