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同意,就置于兄弟共享,相信周弟不会怪罪于我!
这是我觐见的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令我非常非常感动。
共同创造
共同分享
致各位主管和资深同仁:
2010年时已过半。没有你们的付出,***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真诚感谢各位!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我们自身的管理应该如何调整?为何有此想法?反思这半年的历程,***虽提出并实施了一些管理的办法,看似科学、先进、人性,但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不怕各位笑话,我们确实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崴脚、摔跤。摔倒并不可怕,只要站起来看准方向,迈出下一步。
一、管理方式
KPI、PDCA、工作表、总结、绩效评分表……好洋盘哦!这些先进的工具,在***确实引领了看似先进的管理方式,但半年下来,好像更多是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甚至有心理负担之嫌疑。
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问题不是出在这些工具上,而是我们使用者的身上!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管理的参与者,都是工具的使用者,但从来没有问过大家,对此工具有何看法,觉得有用吗?合理吗?哪些改进会更适合我们呢?以至于,这些对工具完全的单向工作,已经成为了工作的负担,约束。这就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了。我取了名字,叫“过度执行”。
原本需要创造、创新、创意的脑力公司,搞的是如同汽车装配车间一样的标准动作、机械化流程,似乎大家只需要按照这些表格、这些方法来工作就可以。这种过度执行,让我们走入了一个误区,让我们丧失了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各自为阵,因为我的工作是要把这些表格上罗列的内容填写完毕,于他人无关。
这样的管理制度,一定是需要做些调整的,一定要能真正为我们的工作所用。希望各位都能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毕竟是各位手中的工具,要有用、实用才好。
二、环境氛围
***的工作氛围大家接受吗?喜欢吗?从来没有正面问过大家。
诚然,这是一个很狭隘的对工作氛围的表述,严格说是环境氛围。在公司,朝九晚五,同处一室,除了中午一小时大家天南地北、海阔天空之外,其余都是以安静为主色调。倒不是说这个不好,只是觉得稍显冷清,不利于相互的沟通交流。
现在的电脑都成了互联网的终端,是科技的进步,让资讯变得如此发达,让沟通变得如此便捷,但也让同处一室的我们变得有些疏远。若不能上网,电脑就如同一台废弃的机器。每每网络出现问题,公司就变得亢奋起来,有说有笑,语言也从手指跑到嘴角,回归到人性最自然的交流状态。看来,离开网络的人和生活是如此鲜活、如此真实。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在会议室。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人好像也相对屏蔽,以至于各种事先预订好形式的会议,最后都成了传达会议。而且,传达的效果还参差不齐!真是个神奇的会议室!
三、沟通
再次提起这个让人起耳茧的词,为何?是流行,还是专业的表现?NO!
我们真正理解了沟通的含义么?真正掌握了沟通的方式么?真正做好了沟通的准备么?仍然是NO!不是我对大家没有信心,我自己都做得很差。
有效沟通具备的条件,时间、地点、对象、方式、内容,我们仔细思考过,准备过么?
不论是对客户,还是在公司内部,认真有效的沟通表现出一个人的责任感和对对方的尊重。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沟通态度和沟通方式,让这个时髦的名词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四、岗位职责
我们的岗位职责虽已白纸黑字,但到底我们有没有仔细阅读,理解?合理不?有效不?还有改进余地不?我真希望能和每位同仁私下交流,谈谈这些文字该如何调整。
如何认识岗位职责呢?应该是岗位的职能和责任。职能,就是该岗位具备的能力,能做哪些事?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责任,就是该履行的义务,该做哪些事?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既然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岗位,那我们该尊重这个岗位,认真对待。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总该全力以赴吧,这也是常说的做好本职工作。要做好的前提,一定是要认识清楚,了解清楚,并具备胜任的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是问自己,我有么?
五、学习
这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事情,我们如何看待呢?较之于学校的学习,我们现在的学习应该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更有目的,工作上不懂的地方,从自身的专业到客户的行业,都要不断地去学习,不然OUT是肯定的,客户不满意,公司不满意,主管不满意,自己也不高兴。
其次,更主动。毕竟现在的学习不再像以前在学校,那时是必须学,因为要考试过关。考过的,都可以还给老师,除非自己很感兴趣的,或者继续深造的。现在呢,当然可以主动找寻自己喜欢的去学,但一定学以致用,而且要学而时习之,不然就白学了!
其实,这一点就拉开差距了,为啥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人就先过终点?我们大家反思下,平时自己喜欢干的事里面,包括学习吗?不管是哪种方式,看书、看报、看电视、上网、交谈……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啊!我们发现没?把握没?习惯没?
我们所处的广告行业,更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行业,否则只有OUT,不是个人,而是公司!现在我们手头的客户之一,提出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目标,这其实是任何一家想要发展的公司都应该树立的目标啊!
如何实施呢?革命靠自觉?还是明文规定列入考核呢?如同道德和法律,需要并存方能实现倡导和治理,哈哈,套用客户的口号:“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最后,现在学到的知识必须付诸实践,才能算是变为自己的能力!学校学的书本知识,现在学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差别就在于是否付诸实践。
六、总结
每每月末,个人总结已成为程式化的工作,写的人如是,看的人也如是,除了个别认真的同志。
何谓总结?即反省耶!之前公司规定了关于工作总结的要求,现在看来已经需要修正了。
反省是种态度,也是种方式,“反求诸己”,还是一种精神。反省是进步的起点,我们强调得不够啊!对于之前的工作总结,未能真正发挥反省的功能,所以总结得浮于表面,留于形式,即占用了时间、花费了精力,又没有取得该有的效果。
在之前的文字中多处出现反省这个词,也即是反省应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发现对错,及时纠正。工作总结,形式上是强迫进行的一定时间阶段的反省,内容上是希望个人能静心回顾一下这段时间走过的历程,自己的态度、观点、原则、方法和结果,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看看自己接人待物,为人处事,是否进步;看看周边的同事朋友,哪些值得自己学习……再说下去,又要成为一个新要求了。总之,希望各位能真正认识到这个总结是为已所用,而非上交的作业。
乱七八糟的讲了一通,有点杂。而且否定多,肯定少。是不是说现有的东西要全盘推翻呢?肯定不是!好的、有用的,我们一定坚持,一定发扬;不合适的,我们一定调整、一定完善。时间在变,环境在变,我们也要跟得上变化才行,这才是有意义的PDCA吧。
真心希望各位主管,各位资深同仁,畅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共同参与到这次管理调整中来。
非常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