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上海,说说上海人

(2006-03-31 14:10:21)
这是一篇不适宜给上海人看的文章,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上海人向来不喜欢北京人,正如身在上海的我,因为自幼便被熏染着上海的种种不是而至今不能喜欢上海人一样,所以我猜,上海人大约也不会喜欢北京人对上海人品头论足的文字。好在上海人不会因别人的评价动怒,至多会质问一句“关依啥事体?”

初到上海的时候,我便立刻被这有着浓郁商业气息的城市所震撼,四周耸立的高楼大厦和狭窄的街道格外让我感到生分。是的,现在的中国,哪里都有高楼,但绝没有一个城市象上海的高楼那样林立,所以这渺小的感觉更多来自于恐惧,你会觉得自己从踏入上海那一刻起就已经被迷失,身遭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狭窄的街道又让你立刻感觉到国际化城市的拥挤,和北京胡同差不多宽窄的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的飞速行使着,行人都很自觉的走在便道上,不到红灯时居然没有一个上海人会去抢过马路,以至于那时我傻傻的问身边的北京朋友:“都说上海人不好,可你看,上海人就是素质高。”坐上一辆计程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上海,司机竟敢拐弯时踩油门而不是刹车。一位上海朋友半开玩笑的跟我说,上海每个区平均每天要有一个人死于车祸,而上海对于交通规则的执行特别严格,若是行人的责任,恐怕被撞的人还要赔司机车钱。当然,朋友的话无从考证,但真实的上海自此给我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上海的一切似乎都遵循着定好的规则。

而这规则常常会让一个从外地人倍感压力和寂寞,走在上海的街道上,你不会遇见成群结队的上海小青年边走边侃,不会有上海人跑到你的面前问你某某路在哪个方向,每个人都同时按照这座城市的规则和他们自己的规则行走在街道和人生上。于是,你会感觉自己象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必须在遭受着上海人白眼的同时去学习上海和上海人的文化——有人说,北京文化和上海文化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常常用本地的文化去同化外来文化,而后者则用本地文化去包容外来文化。依我之见却也不尽如此,到过上海的外地人都应该注意过这样一个细节,不论你去哪个商店买东西,服务员都首先会用上海话告诉你价格,只有在他从你迷茫的眼神中看出你是个外地人时,他们才会用普通话来回答你,而这,和许多也有着自己方言的城市恰好是相反的。所以又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在北京呆了五年,他是哪里人就还是哪里人,可一个人在上海哪怕只呆了一年,却已经可以坦然的说自己是上海人了,入乡随俗这句成语,在上海格外的适合。

其实,也许上海人从来就没有注意过这么多所谓文化的论调。一个外地人到上海工作,会从他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被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忙碌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哪里还有空去想什么文化?在上海这个城市,一切都需要向钱看,一个外地人如果到上海旅游,绝对没有哪个上海人能说出上海有什么古迹值得一看,外滩、东方明珠、新天地、美女云集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以及单身男人所必去的仙霞路,无一不是娱乐和消遣的场所,东方明珠的票价比北京故宫还贵,新天地是刘德华等港星一起打造的仿欧美风格酒吧街,南京路和淮海路美女多,因为那里是上海数一数二的购物区,仙霞路更是著名的红灯区,惟独外滩有花旗盘龙等有点历史的银行,去外滩的人却多半还是为了和爱人散心。上海自己的文明在哪里?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结果位于著名的宏口体育官旁边的鲁迅公园,仅两圆的门票却依然无法引来游客,尤其让人感到不理解的是,上海知道鲁迅公园在哪里的计程车司机都为数不多,我在给鲁迅先生磕头的时候,更听到身边的老妪怀疑我是日本人。

这一切都和上海本身没有太久的历史有关,所以,也许我不该如此的强求,也许我本该在第一次接触上海人的时候就意识到文化对于上海而言是多么的廉价。就象北京的大气体现在北京的每一条街道和每一个市井之民的身上一样,上海这个用物质堆积起来的城市,商业的气息渗透在上海每一处角落和每一个人身上。插队的父亲曾经告诉我,那时他们连里的人都可以从一个人的衣着看出某人是不是上海人,这一切源自上海人的拜金。上海人的拜金确实已经到达了用物质衡量一切的地步,然而,真如余秋雨所说,上海的本地人其实都很穷,但是从表面上你绝对无法看这些破绽,有的上海人可能穷的要靠社会补助过日子,但是他上街的时候却一定要拿出自己唯一的西装,并且熨得平平整整。即便你在游戏厅一类的场所,也经常会诧异的看到穿着西服革领的男人和穿着套装拎着皮包的女人,手里却只拿着几个硬币还不舍得用掉。在上海的任何一个酒吧里,如果你叫上一瓶红酒独自坐在那里,不出五分钟,定然会有个姿色出众的美女走到你的面前问你是否想要聊天。我就曾经认识这样一个女人,她说自己在某酒店工作,如果我愿意买他们酒店的贵宾卡她就愿意长期和我有性关系,被我婉言谢绝。

也许我可以这样理解,以上这几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证明自己是个上海人唯一的方法。上海人引以为傲的物质文明,来自成千上万的外来者,就如同北京这做千年的帝王之都,现在当政的却都是外地人,而上海人为了使自己不那么不堪,便精心的把自己乔装成大款,便等于北京市民对谈论政治的热中。

可是骨子里呢?我眼中的上海人依旧如此的贫穷着,无论在文化上还是物质上。我想,这是每一个上海人都想去改变并极力掩饰着的东西吧。不知幸亦或者不幸,我已经在上海生活了一年有余,也许我现在已经认可了自己能够算做一个上海人,所以每每我念及于此,都会反问自己:“关我什么事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谁是领头羊
后一篇:本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