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不见”的营销(2)

(2005-10-09 11:45:42)

“看不见”的营销

 

这个“intel inside”计划,其主要目标就是使其产品在目标顾客中与竞争者相比,形成强烈的差异性,从而使得其产品能够以溢价出售,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率。“intel inside”就成了承载各种产品品牌的品牌平台(brand platform),而这些产品,例如奔腾II、奔腾III、奔腾VI,以至于赛扬、至强,以及迅驰等,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各种关系的品牌组合(brand portfolio)。战略思路已经确定,执行方法则是与下游计算机生产商建立伙伴关系,每位伙伴在购买Intel的芯片时会享受6%的折扣,这样的折扣被存入一个市场开发基金里面,计算机生产商的广告费最高可有一半从这个基金里面支取。关于“intel inside”,我们之前能够知道的是,要从这个基金里支取,计算机生产商必须得给Intel的竞争者——也就是AMD,创造出足以让消费者区分出来的计算机产品,也就是说,计算机生产商必须使得AMD的产品在标识上,在名称上让购买者一眼就能看出与Intel的不一样。AMD的爆料证明,Intel为了“intel inside”这个计划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Intel采用直接现金支付、差别定价和市场补贴等手段,强迫计算机生产商签署排它性协议,阻止这些厂商购买AMD产品;强迫PC厂商和技术合作伙伴联合抵制AMD产品发布及推广;甚至在编译器中加入特别设计,如果发现用户使用基于AMD处理器的计算机,就降低程序的性能。

可以说,Intel为“intel inside”这看似漫不经心拼写成的两个字倾注了巨大心血,并采用各种强大的营销工具将之推升到令人仰止的地步,即使庞大如杜邦公司以类似手段推广其莱卡计划,但其效果与“intel inside”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个AMD的这个起诉案,我们荣幸地一窥“intel inside”中更丰富的内容:为了市场上的点滴胜利,为了不给对手任何喘息长大的机会,要穷经一切手段,不遗余力地打击敌人。甚至一个小面子,也绝不给竞争对手留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感官营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