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不见”的营销(1)

(2005-10-09 11:42:58)
分类: 发表过的文章

“看不见”的营销

 

尹小山

AMD针对Intel的反垄断诉讼攻势最近可谓是赚足了眼球,在几大门户网站中,凡是跟AMDIntel沾边的,不管是不是跟反垄断有关,都统统的纳入诉讼专题中。根据以往经验,这种反垄断官司跟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的命运大抵一致,久拖不决,不是事过境迁,到最后即使赢家也觉得赢得没意思、没利益了,就是双方早早罢手,相互让步妥协,到庭外调解去了。

只是这场诉讼案刚开始,其在全球的知名度就直追美国司法部诉讼微软的反垄断案。微软的全球知名度可以理解,打开电脑就是启动Windows,到后面使用的应用工具中,看到的有80%多都是微软的产品。然而,一块嵌在计算机主板上、不打开机箱就绝对看不到的小小芯片,为争取这方寸之地,就能引发全球关注的反垄断诉讼。其他如灯泡里面灯丝制造之类的厂商心中的醋意肯定能把沉默在海底一个世纪的泰坦尼克给腐蚀掉。

之所以提起诉讼,是因为Intel本身实在是太强大了。单从市值角度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Intel达到了1640亿美元,而AMD则只有74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0倍。巨额资金不仅能在研发领域催生出更先进的技术,而且更演绎出更多花样的营销手段。这种新的营销手段让康柏公司的前CEO卡布拉斯说出“别人用枪指着我的脑袋”这样的话。即使排除这种有点强盗式的营销,Intel在其他方面做的确实是可圈可点。单纯一点,Intel在品牌营销层面,无论是在战略思路端,还是具体到每一个步骤的执行,都比其他竞争对手超前数步。

比如,在产品的标识方面,最明显莫过于迅驰移动技术。Intel大力推广迅驰,标志着这个巨无霸开始以平台,而非单纯依靠单款产品打拼市场。迅驰移动技术平台宣称能够让笔记本身形更灵巧,性能更出色,电池的工作时间更长,更重要的是让用户摆脱有线生活。迅驰的Logo迅速贴在了新出货的笔记本上。既然是迅驰已经不单纯是一款产品,而是一个平台的概念,在标识设计上,迅驰就突破了以往以奔腾为基础的设计主题。如果您细心一些,您会发现与以往Intel的产品相比,迅驰有这样几个异常之处:

第一,             过去无论是奔腾还是至强,他们的Logo都是呈方形;而迅驰的Logo则是由两个类似翅膀的椭圆形组成。上面的翅膀上有最传统的“intel inside”的标识,下面的翅膀上则是centrino。两个翅膀代表分别代表了技术和生活方式,加在一起就像一只自由向前飞进的鸟儿。上面翅膀的蓝色和下面翅膀的锗红色正好属于冷热不同的色调,理智和热情配在一起,相得益彰。

第二,             在上面那个翅膀上的“intel inside”的标识中,“intel”中的那个字母“e”和前面的字母“t”连接在一起,并略有下沉;而过去的“intel inside”中的“t”和“e”是分开独立的。两个字母连接使“intel inside”的内容在视觉上更加紧凑,字母“e”的下沉也显得Intel本身更加活泼,生动。

无论是最新的迅驰,还是之前的奔腾,这些新品在推出时都依托在同一个基础平台上来推广,这个基础就是“intel inside”。注意,从“intel inside”的书写方式上你就能感觉到Intel这个提供工业中间品的厂商,从一开始就竭力地要讨好最终消费者。一反常态,“intel inside”全部用英文小写方式拼成,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初中毕业生随手漫不经心地书写而成一样。在1991年,Intel为推广Intel Inside计划,在众多人的质疑声中,投入了1亿美元的预算。这1亿美元的预算,到了中国就转换成当时晚上各大城市自行车流闪闪发亮的尾灯,闪烁着“intel inside”的字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