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二十二——逆耳良言
(2024-02-25 09:17:09)《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二十二—— 逆耳良言
逆耳良言,语出《史记·留侯世家》。逆耳:听起来刺耳、不那么舒服;良言:有益的话。成语的意思指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成语也用作“逆耳忠言”。
《史记·留侯世家》篇曰:“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史记·留侯世家》篇中说:“沛公进入秦宫之后,看见宫室、帷帐、狗马、珍贵的宝物以及数以千计的美女,心里想要留下来住在秦宫。樊哙进言沛公出去住,沛公不肯听从。张良说:‘那秦朝昏庸无道,因此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为天下铲除残暴的君主,应该把生活俭朴当作根基。现在我们刚刚进入秦都,就安于享乐的话,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啊。而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恳请沛公能够听从樊哙的话。’于是,沛公带领军队回到了霸上驻扎。”
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这是关于张良的传记。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与成语直接相关的情节是,秦朝末年,义军纷起,最后形成刘邦和项羽两大集团的对抗。在一致抗秦时,刘邦和项羽就彼此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结果,刘邦先项羽入咸阳。刘邦想以此为据,就留在咸阳了,并大肆挥霍。但张良觉得不妥,他就向刘邦说了上面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