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一十六——渑池之功
(2024-02-19 07:54:4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一十六——渑池之功
渑池之功,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语原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的巨大功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曰:“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中说道:“秦王派使者通告赵王,说他想跟赵王在位于西河以外的渑池进行一次友好会面。赵王畏惧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跟赵王商议说:‘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起程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把赵王送到赵国的边境,与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算的行程以及会见礼节从开始到完毕,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出三十天……秦王手下的大臣都说:‘请把赵国十五座城池拿出来作为祝寿的礼物献给秦王。’蔺相如就对这些大臣说道:‘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拿出来作为礼物为赵王祝寿。’直到酒席结束,秦王也终究没能压倒赵国。赵国也部署了大批的军队来防范秦国,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成语讲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正是他们,在国家遇到危机,国王也有被扣的危急情况下,捐弃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一文一武,密切配合,最终迫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并释放了赵王。
这则典故也告诉人们,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荣誉不可侵犯。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国家荣誉,就是要不顾自身安危,敢与同强敌做斗争。只有让强敌看到自己的强大与决心,才能彻底取得与强大的对手较量的胜利。 而勇气和胆略,源于对国家的热爱。超人的才略和巨大的责任,来自对民族的忠诚。典故中讲到的廉颇和蔺相如,正是拥有这些品质的人。他们在渑池立下的功劳,足以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