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一十七——万不失一
(2024-02-20 08:38:44)《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一十七——万不失一
万不失一,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语的原意是,做一万件事情,不会有一件失策。形容做事绝对正确,不出差错;语意同“万无一失”。
《史记·淮阴侯列传》篇曰:“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愿少间。’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
《史记·淮阴侯列传》篇中说道:“武涉离开后,齐国人蒯通得知掌握天下大权的关键在于韩信,于是想献上奇策感动他,便以看相人的身份游说韩信道:‘我曾经学过相人之术。’韩信说:‘先生的相术怎么样呢?’蒯通回答说:‘人的高低贵贱体现在骨格,人的忧愁喜悦体现在面色,而人的成功失败则在于决断。通过这三项来给人看相,能够绝对不出差错。’韩信说:‘好。那先生给我看看相如何?’蒯通回答说:‘希望能够让您的侍从暂时回避一下。’韩信说:‘左右的人都下去吧。’蒯通说:‘从您的面相看来,爵位只不过封侯,而且就算封侯也还是有危险不安生。看您的背相,荣华富贵,取之不尽。’”
成语虽然讲的是韩信的故事,但事情的原委其实和蒯通有关。蒯通,范阳人, 一说齐人。秦末汉初纵横家、辩士。 与齐人安其生交善,安其生向项羽献策不纳,后来项羽想封此两人,两人皆不接受。楚汉初起时,蒯通不费一兵一卒,以计助楚将攻取燕赵30余城,称赵王。汉高祖四年十月,蒯通献策韩信,大破齐军,因此韩信被封齐王。与成语有关的情节是,蒯通又一次劝韩信自立为王,韩信不取,蒯通于是佯作癫狂。汉高祖十一年春正月,韩信与陈豨反,被高祖所杀,因蒯通此前曾献计韩信,遂从齐国召蒯通,欲将其烹杀。蒯通说各为其主,当时效忠韩信,不知高祖,况且群雄逐鹿中原,岂能尽杀异己。高祖遂赦免蒯通。到孝惠二年,曹参为齐相国,召集齐国故儒,奉蒯通为上宾。 司马迁评其说:“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