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七十七——闳大不经
(2024-01-08 10:23:04)《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七十七——闳大不经
闳大不经,语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闳大:指阔大无边;不经:指经典上没有记载,没有根据。成语的意思是不着边际,不合常理,近乎荒诞,没有根据。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篇曰:“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篇中说道:“其次是邹衍,他生活的年代在孟子之后。邹衍看到那些享有封国的统治者越来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仁德,像《大雅》描述的那样修养身心,再推及到黎民百姓。于是他就深入观察阴阳盛衰的更替,并创作极其怪异深奥的学说,作有《终始》《大圣》等篇,共十万多字。邹衍的学说宏大高深而荒诞不经,一定要先验证细小的事物,再推广扩大,延伸到广阔无边的境界。”
成语讲的是邹衍的故事。也许在司马迁看来,邹衍的地位和名声不能与孟子和荀子他们相提并论,故不予专篇书写。其实,邹衍在那个时代也算是独树一帜的人物。他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阴阳家代表人物, 学者、思想家。 他知识渊博,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其继承了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提出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的“五行生胜”理论,并用这个理论来阐释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并进一步提出“五德终始”、“大九州”等观点。总之,邹衍是先秦思想界一位重要人物。他一手组织了历史和地理的两个大系统,奠定了后世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除了儒、道、释三家思想之外,影响最大的思想即属阴阳五行观念。其学说不仅影响和改造了汉代的儒家,而且影响了当时的道家。汉初的黄老之术,实际就是邹衍学术与道家学术的结合。所以司马迁才在《史记》中对他作如此的评价:“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