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九十七——鲍子知我
(2023-10-17 07:40:16)《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九十七——鲍子知我
鲍子知我,语出《史记·管晏列传》。鲍子:即为鲍叔牙。本姓姒,因父仕齐,采于鲍,故以为姓氏。鲍敬叔之子,春秋时期为齐国大夫。成语的意思是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史记·管晏列传》篇曰:“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史记·管晏列传》篇中说道:“管仲说:‘我当初贫穷的时候,曾经跟鲍叔牙一起合伙做买卖,到了分钱的时候,我经常多分给自己,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是因为家里贫穷才这么做的。我曾经为鲍叔牙出谋划策,却让他陷入了更加困窘的境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机有顺利的时候,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我多次出仕辅佐国君,多次被国君罢黜驱逐,鲍叔牙不觉得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还没有遇到好的机会。我曾经多次在打仗的时候逃走,鲍叔牙不觉得我是个怯懦的人,因为他知道我有年老的母亲需要照顾啊。公子纠在抢夺国君之位的斗争中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遭受羞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人,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耻,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耻。生下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最了解我的人却是鲍叔牙。’”
成语讲的是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实际是管仲对鲍叔牙的评价。鲍叔牙与管仲是少年时的好朋友,两人曾在一起经商。由于管仲家境贫寒且需要赡养老母,所以在分配利润时常常多取一些,鲍叔牙并不因此认为管仲贪婪。当管仲为他出谋划策,结果不尽如人意时,鲍叔牙也不认为管仲愚蠢。尽管管仲曾三次任职,但每次都被解雇,鲍叔牙并未因此认为管仲无能。后来,管仲被鲍叔牙推荐给齐桓公,并成为齐国的宰相。鲍叔牙告诉齐桓公,如果要治理齐国,有他和另一位大臣高傒就足够了;但若要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宰相。尽管鲍叔牙在治国政策、管理朝政、礼仪规范、统兵作战以及如何让百姓尽忠方面都认为自己无法与管仲相提并论,但他仍建议齐桓公任命管仲为宰相,而他自己则甘愿成为管仲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