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九十八——悲歌击筑
(2023-10-18 06:50:00)《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九十八——悲歌击筑
悲歌击筑,语出《史记·刺客列传》。该成语出于一个历史事件。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行到易水,临分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并登车不顾而去。
《史记·刺客列传》篇曰:“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史记·刺客列传》篇中说道:“太子和其他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部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去为荆轲送行。一直送到易水边上,拜祭了路神以后,荆轲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高渐离的演奏而唱了起来,唱的是凄凉的“变徵”音调,送行的士人全都流下了悲伤的眼泪。荆轲一边向前走一边歌唱道:‘风声萧萧啊易水凄凉,壮士一去啊不会再归还!’接着又唱出慷慨悲壮的“羽声”音调,送行的士人全都圆睁怒目,头发全部向上竖起直指帽子。荆轲登上车子离开了,始终都没有回过头。”
与成语有关的背景是,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访到义士荆轲与高渐离,请他们出面去刺杀秦王嬴政。一切准备就绪,太子丹率领手下,全部身穿白装送他们到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行人洒泪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