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四——以古非今
(2023-08-06 08:55:36)《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四——以古非今
以古非今,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用,拿;非:非难、否定。成语的意思是用古代的人或事来非难、否定现实;用历史故事来抨击当前的政治。
《史记·秦始皇本纪》篇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篇中说道:“除身居博士的官职外,天下有人敢私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上交到郡守、县尉那里烧毁。有人敢偶尔谈论《诗》《书》的就斩首示众。”
成语有关的背景是,秦始皇取得天下后,到底如何治理这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治国方略,他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要求各位大臣发表意见。
丞相李斯说:“五帝不相重复,三代不相沿袭,各按自己的方法治理国家,不是后者要与前者相违背,只是时代不同罢了。现在陛下开创伟大的事业,创建万世的功勋,本来就不是愚蠢的儒生所能够理解的。所以他们的建议不值一听。再说,从前诸侯并立竞争,以优厚的待遇招揽周游列国的学者。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法令都由陛下统一颁布,百姓在家就应该努力务农做工,士人就应该学习法律回避禁令。现在的儒生们却是在以古非今,他们不学习当今的法令,却迷恋于古代的制度,以此指责当代的政治,来迷惑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