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五——以貌取人

(2023-08-07 07:55:55)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五——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语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指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人的品质、才能。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篇曰:“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篇中说道:“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他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长相非常丑陋。他想拜孔子为师,但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他的学业结束以后,回到家中修身实践,做事从不走邪门歪道,没有公事,就不去拜见卿大夫。他南下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他为人处事取舍进退公正无私,名声在诸侯国中传扬。孔子听到这些情况以后,说:‘我凭借言辞来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凭借相貌来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也错了。’”

成语讲的是孔子以及弟子的故事。孔子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子羽,一个叫宰予,子羽长得很丑,宰予很英俊。孔子对他俩的态度截然不同。

因为子羽长得很难看,孔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对他的印象很不好。孔子想:“这个人长得像个丑八怪,一定没有什么才气。”

因此,他对子羽的态度十分冷淡,后来子羽只好退学,回去自己钻研学问。

宰予是仪表堂堂,很有风度,加上他能说会道,因此孔子很喜欢他,认为这个学生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孔子的意料。子羽是一个热爱学问和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他在离开孔子后,更加发奋努力学习钻研,成为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很多青年因此而慕名到他门下求学,他的名声也在诸侯之间传开了。相反,宰予非常懒惰。尽管孔子非常认真地教,可是他的学习成绩极差,孔子曾再三地劝导他,但他都不听,有时甚至天已大亮了,他还在睡懒觉,气得孔子把他比作没有用的朽木。

后来,宰予虽然靠着自己的口才,在齐国做官,可是没多久,就因为和别人一起作乱,被齐王处死了。

孔子得知宰予的死讯,很感慨地说:“从子羽身上使我知道,不能以外貌来衡量一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