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三——以暴易暴
(2023-08-05 07:56:29)《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三——以暴易暴
以暴易暴,语出《史记·伯夷列传》。以:用;暴:暴力;易:替代。成语的意思是另一种残暴势力代替原来的残暴势力,旧时指统治者虽换了人,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史记·伯夷列传》篇曰:“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史记·伯夷列传》篇中说道:“等到周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乱,天下人都归附周朝,以周朝为宗,只有伯夷、叔齐觉得这是一种耻辱,出于对商朝的忠义而不吃周朝的粟米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集蕨菜充饥。等到他们饿得将要死掉时,便创作了一首诗歌。那诗歌中唱道:‘爬上那座西山啊,采集那儿的野菜。以暴力手段取代残暴的统治啊,却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神农氏、虞舜、夏禹那样清明太平的时代忽然间就消失了,我最后的归宿在何处呢?可叹啊,唉,还是死了吧,我的命运是那样的不济呀!’于是,两人饿死在了首阳山上。”
和成语相关的背景是这样的,商朝末年,伯夷与叔齐都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推让都不愿为王,后又都跑到周文王那里。周文王死后,周武王要出兵讨伐暴君商纣王,出发那天,伯夷与叔齐都拉着武王的马缰绳,劝他不要采取军事行动。认为他这样做,实在是“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