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二——倚门卖笑

(2023-08-04 06:48:10)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二——倚门卖笑

倚门卖笑,语出《史记·货殖列传》。倚门:靠在门口;卖笑:卖弄笑容。成语形容人们搔首弄姿,卖弄笑脸,向人们兜售货物的情形。

《史记·货殖列传》篇曰:“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百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史记·货殖列传》篇中说道:“凡是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对于财富是自己十倍的人会卑躬屈膝地服从,如果相差百倍就会对他心存畏惧,如果相差千倍以上,就会听从他的差遣吩咐,如果相差万倍,就会心甘情愿做他的奴仆,这是常理。要从贫穷追求富贵,务农不如给别人做工,做工不如自己经商,刺绣文彩的收入比不上在集市上做买卖的人。这里说的工商末业,是穷人发家致富的手段。”

《货殖列传》是《史记》里的重要内容,叙述了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情形。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致富的意思。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详细介绍了有关货殖的各种情况,以及各地货物、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气等。

司马迁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闭关锁国的治国思想,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桎梏,是没办法行得通的。他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即“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这也是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合理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即“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因此,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