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一——一抔黄土

(2023-08-03 07:33:32)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三十一——一抔黄土

一抔黄土,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成语一抔黄土原用来借指坟墓,后也比喻为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还可以指不值钱的东西。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篇曰:“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篇中说道:“后来,有人偷走了高祖庙中神座前的玉环,被人抓住了,文帝大怒,将此人交给廷尉处置。张释之根据法律中有关偷盗宗庙内服饰器物的条文向皇上奏报,奏请将此人判处死刑。皇上大怒说:‘这个人胡作非为,大逆不道,竟敢偷盗先帝宗庙里的器物,我将这个案子交给廷尉处理,就是想灭他全族,可你却依照法律上奏,这与我恭敬顺承宗庙的本意不合。’张释之脱掉帽子叩头谢罪说:‘根据汉朝的法律,这样的判决已经够重了。况且斩首与灭族同样是死罪,但是以犯罪的轻重程度而论还是有差别的。现在那个人偷盗宗庙中的器物就要被诛杀全族,假如万一有愚蠢的百姓挖了长陵的一抔土,陛下又该如何增添他的刑法呢?’”

成语讲到的人物叫张释之。他是西汉法学家、法官。汉文帝时,张释之捐官出仕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经袁盎推荐,任为谒者,因向文帝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被补为谒者仆射,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后升任廷尉。在廷尉任上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汉景帝即位后,因张释之曾弹劾时为太子的景帝“过司马门不下车”,被谪为淮南国的国相。

在君权高于一切的封建社会,张释之为捍卫法律的严肃性,规范有序的使用法律,敢冒丢官舍命之大不韪,仍以法律为依据处罚犯人。他的这种执法如山的胆略和才智,使百姓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既被美誉为理想的循吏典范,为后世效仿,又成为庶民拥戴,官吏并尊的偶像。一抔黄土的典故更是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司法典范,它告诉人们,无论何时执法者都应该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公平正义,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