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七十九——刎颈之交
(2023-06-13 07:52:34)刎颈之交,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成语的意思是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曰:“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中说道:“蔺相如说:‘秦王那样具有威势的人物,我都敢在秦国的朝堂上大声地斥责他,使秦国的大臣受到羞辱,我就算再愚笨,难道唯独畏惧廉颇将军吗?只不过我考虑到,实力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个人在啊。如今两只老虎在一处相斗,那么它们势必不能够全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先考虑国家的危急,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廉颇听到蔺相如这番话以后,就光着上身,背着荆条,让宾客把自己带到了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说:‘我是一个粗野低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容厚道啊。’最终,两个人彼此和好了,还成了同生共死的好朋友。”
成语的相关背景是,战国时期,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力劝赵王赴会,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军事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官位比廉颇将军的要高。
廉颇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赵国的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他很不服气,想要好好羞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席。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命令手下人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下令回府。得意扬扬的廉颇到处宣扬。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敬仰您是个正直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恩怨而不顾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有一天,他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两人一起同心同德效力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