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七十一——韦编三绝

(2023-06-05 07:32:20)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七十一——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起来;三:指多次;绝:断。成语的意思是用熟牛皮串起来的竹简,已经断了多次了。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史记·孔子世家》篇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史记·孔子世家》篇中说道:“孔子晚年喜欢读《易》,编写了《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五种注释的书。他读《易》,编竹简的皮绳都被磨断了三次。他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要真的这样,我对《易》的文辞与义理都能掌握得很透彻了。’”

成语“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的故事,颂扬了孔子既能勤奋苦读,也能博采众长的学习精神。孔子之所以成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家,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兼收并蓄,勤于学习,取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孔子到了晚年时期也开始研读《易经》。《易经》这部古书,是比较难读懂的,孔子下了很深的功夫,才把它通读了一遍。但这还仅仅只是了解了它的大概内容。接着,他读了第二遍,才掌握了《易经》的基本要点。后来,他又读了第三遍,这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

但孔子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下决心要更加深入研读这部书,同时也为了不误人子弟,给弟子们讲解清楚其中的精髓,他不知把《易经》翻阅了多少遍,以至于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被磨断了好几次,只好一次次地换上新的后再读。即便读到了如此地步,孔子还谦逊地说:“如果我能再多活几年,我就可以把《易经》的文字与内容都理解清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