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七十二——围魏救赵
(2023-06-06 07:47:41)围魏救赵,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篇曰:“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篇中说道:“田忌想要带着军队到赵国去救援,孙膑说:‘要想解开乱纷纷的丝线,应小心用手去解,而不能紧紧地握着双手使劲拉扯;要想救助正在争斗的人,不能卷进去跟他们胡打乱打,要抓住争斗的关键之处,直捣其虚弱之处,由于形势的限制,争斗就自然而然地解开了。现在梁国和赵国互相争斗,魏国最精锐的士兵一定全都被派到了国外,年纪大的、身体弱的、过于疲惫的士兵肯定都留在了国内。您不如带领兵马迅速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占据魏国的交通要道,冲击魏国正处于薄弱状态的地方,对方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解救自己。这样的话我们一举就解除了赵国被包围的危险,而且也可以收到让魏国自取其弊的效果。’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
成语有关的背景和人物,都是非常著名的。孙膑是杰出的谋略家,而田忌是著名的将领。这里,孙膑就是看准了魏国内部空虚,才想出了对魏国趁虚而入的方法,从而达到了解救赵国的目的。因此避实就虚,击中要害,才是解围的好方法。就像生活中,有时候遇到困难正面迎击得不到解决,逆向思维,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反而更有效。当然这要做到知己知彼,看到事情有隙可乘,才不会坐失良机。作为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就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