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三十四——四战之地
(2023-04-29 08:15:44)《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三十四——四战之地
四战之地,语出《史记·乐毅列传》。意思是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很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
《史记·乐毅列传》篇曰:“乐闲居燕三十余年,燕王喜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闲。乐闲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
《史记·乐毅列传》篇中说道:“乐闲在燕国居住了三十多年,燕王喜采用相国栗腹的计谋,想要进攻赵国,就问昌国君乐闲有什么意见。乐闲说:‘赵国,是同四方交战的国家,它的老百姓熟习军事,攻打它是不可行的。’燕王没有听从乐闲的意见,最终对赵国发动了进攻。”
成语讲的是乐毅的故事。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裔,曾被拜为燕国的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齐国征伐燕国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的猜忌,无奈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