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三十六——随波逐流

(2023-05-01 07:24:37)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三十六——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 常用作贬义。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篇曰:“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篇中说道:“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一边在沼泽的边上走,一边吟诵着诗歌。他脸色憔悴,身体干枯瘦弱。一个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整个世界都肮脏污浊,只有我是干净的;所有人都喝醉了,唯独我是清醒的,这是我被放逐的原因。’渔翁说道:‘圣人不会被事物所阻碍,而能够根据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整个世界都变得污浊,为什么不顺着流水扬起波浪呢?大家都喝醉了,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为什么一定要保留美玉一般的高洁品质,却使自己被流放呢?’”

成语讲的是屈原的故事。那时,他正在被流放的洞庭湖边行走,巧遇一位打鱼的老翁,于是就有了一段对话。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设计这样一个情节,应该是司马迁自己的安排,而不能确认真的巧遇了农夫。一般认为,这是司马迁通过设计这样一个情节,特别是通过老翁和屈原的对话,在抒发自己的一番感慨。

联想到司马迁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样的解读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可以肯定,司马迁在为屈原作传时,之所以要写到渔父的话,这表面上是渔父在劝解屈原,但实际上是司马迁的自我劝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