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之一百二十七——各从其志

(2022-09-16 06:17:00)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之一百二十七——各从其志

各从其志,语出《史记·伯夷列传》。意思是各人都各依自己的志愿、意向行事。

《史记·伯夷列传》篇曰:“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史记·伯夷列传》篇中说道:“孔子说:‘道路宗旨不同的人,不可能为对方出什么主意。’也只是各自遵照各自的志向罢了。所以他说:‘富贵如果可以凭着手段求得,那么即使让我去给人赶马车的事,我也去干;如果富贵不能随便求得,那么我还是按照我本来的思想情趣去做。“天寒,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当整个社会都污浊黑暗的时候,高洁清廉的人就显现出来了。不就是因为他们把道德操守看得如此重,所以才把穷困以至于生死看得如此轻吗?”

司马迁把《伯夷列传》放在《史记》七十列传之首。虽是传记,但叙述史实的部分仅二百二十字,就是这二百二十字,也存在极大的可疑。它倒是一篇被后代学者称为“势极曲折,超玄入妙” 的第一等抒情文字。这篇传的传主伯夷是司马迁在先秦诸子书,尤其是在《庄子》各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但《庄子》不是一部纪实的作品,说得恍惚迷离。清代梁玉绳列出了十条证据,得出结论称: “《伯夷列传》所载俱非也。”既然如此,司马迁为什么还要为这样一个 “子虚乌有” 的人物立传,而且吟咏再三、感慨系之呢?很显然,他要借这两个人物立自己的 “一家之言”。还是引用《太史公自序》中的原话吧。司马迁是这样说明自己的写作目的的:“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 《伯夷列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