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之一百二十六——歌功颂德
(2022-09-15 06:40:52)《史记》中的成语解读之一百二十六——歌功颂德
歌功颂德,语出《史记·周本纪》。歌、颂:都是颂扬的意思;功:功劳;德:德行。成语意为颂扬某人的功绩和德行。
《史记·周本纪》篇曰:“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史记·周本纪》篇中说道:“从此以后,古公摒弃了戎狄的习俗,建造城郭和房屋,并且设置部落让百姓分别居住。还设立五官的衙署。人民都为他创作诗歌和乐曲,赞颂他的美德”。
上述内容是司马迁写到的周兴起时的情形。文中所写的古公,名公亶父,一名古公亶父。他是古代周人的首领,传说是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祖父。公亶父是使周人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后来武王取得天下,追尊古公为周太王,并尊古公为先祖。
《诗经·閟宫》章中也有相关描述。歌唱道:“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据司马迁记述,公亶父做出的两项最大的功绩,是迁周于岐山之阳的周原和开始翦商的事业。从公亶父开始,周朝不再居无定所,终于让百姓都安居了下来,老百姓自然要对做出这一切的公亶父歌功颂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