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辅助治疗
(2009-08-17 21:28: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癌症攻防策略 |
(一)集落刺激因子
1、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范围
(1)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白细胞总数在2.0×109/L以下或中性粒细胞总数1.0×109/L以下者;
(2)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中性粒细胞数的增殖;
(3)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集落刺激因子可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向血液循环系统释放,有利于外周血干细胞的收集;
(4)先天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
(5)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在1.0×109以下。
2、临床常用的集落刺激因子
(1)惠尔血(Gran):每支75μg(0.3ml)、150μg(0.6ml)、300μg(1.2ml);
(2)格拉诺赛特(Granocyte):每支50μg、100μg、250μg;
(3)吉粒芬(Gensgran):每支75μg、150μg、300μg,
上述制剂供皮下注射使用,应在2-8℃以下保存,避免冻结。
3、用法用量
(1)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白细胞总数在2.0×109/L以下时,每次50-100μg/m2(2-5μg/kg),皮下注射,白细胞回升至10×109/L以上停药。
(2)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性粒细胞<1.0×109/L时,每次400μg/m2,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回升至上述标准时停药。
(3)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于移植次日至第五日开始用集落刺激因子,每次200-300μg/m2(5-10μg/kg),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1000ml,静脉滴注4-6小时,每日一次,到中性粒细胞升至5.0×109/L时停药。
(二)造血干细胞支持疗法
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治疗在一定范围内是与药物应用的剂量相关的,化疗药物受限的主要因素是对造血系统的抑制。因而在大剂量化疗后给予异体或自体干细胞支持,以促进造血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利用造血干细胞支持完成的超大剂量化疗(或放疗)就称为造血干细胞支持疗法。
1、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有四种来源,分别是骨髓(自体和异体)、外周血液(自体和异体)、脐带血和胎肝细胞。骨髓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研究较多,临床应用最早且早已成熟。近年来人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均有重要进展。尤其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实体瘤治疗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究其原因,系造血系统被瘤细胞侵犯相对较少,移植成功的机率较高,且无移植物抗宿主发应。
2、造血干细胞支持治疗的具体方法为:在超大剂量化疗以前,抽取病人的静脉血液并从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行冰冻保存。接着,病人在严格消毒隔离的病房中进行超大剂量的化疗,由于化疗剂量大,化疗以后病人的粒细胞有可能降低到100以下甚至为0,这在普通情况下,病人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而危及生命,此时,将预先准备好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到病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并同时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刺激这些被回输到血液循环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的粒细胞,使得外周血液中的粒细胞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3、造血干细胞支持治疗的主要对象为放、化疗敏感的晚期癌症,常规治疗无效、复发或高度恶性的病例。病种除了白血病外,还包括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和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等。病情处在完全缓解(CR)状态时进行移植,效果最佳。
4、病例选择标准
(1)年龄在60岁以下;
(2)一般状况尚可,卡氏评分在80分以上;
(3)无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
(4)无严重或未控制的感染;
(5)无严重药物过敏史;
(6)无严重精神障碍史;
(7)妊娠妇女禁忌;
(8)儿童亦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早期在血液肿瘤方面应用取得了良好成绩,逐渐扩大到实体瘤治疗。主要应用在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和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等方面,其它如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头颈部肿瘤、恶性黑色素瘤也有报道,尚在探索中。
(三)有效的止吐剂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是抗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而常见的并发症,一般的化疗药物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80年代以后,随着化疗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顺铂等致吐作用很强的化疗药物进入临床,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开始受到重视,各种有效的止吐药物相继问世,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消化道反应的作用。
附表:常用止吐药物的用法用量
药名 |
作用 |
用法 |
不良反应 |
胃复安 多潘立酮 恩丹西酮 康泉 呕必停 地塞米松 甲基强的松龙 安定 苯海拉明 氯丙嗪 |
抑制化学受体感受区、呕吐中枢 抑制化学受体感受区、呕吐中枢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高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高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作用不明 作用不明 大脑皮质 呕吐中枢H1受体阻断剂 作用于催吐化学感受区,大剂量可抑制呕吐中枢 |
1-2 mg/kg q2-4h IV、IM、PO 20mg,q4h,PO 8 mg,化疗中每日 1-2次,PO、IV 3mg,化疗中每日1-2次,IV、PO 5mg,化疗中每日1次,IV、PO 10-20mg,q4-6h,IV、IM、PO 40mg,q4-6h,IV 5-10mg,q4h,PO、IM、IV 25-50mg,每日2-3次,PO、IM 25-50mg,q3-4h,IM |
椎体外系征、镇静、腹泻、口干 副作用轻 头痛、嗜睡、便秘 便秘、血压升高 便秘、血压升高 失眠、高血糖、情绪变化 失眠、高血糖、情绪变化 镇静、低血压 嗜睡 肝、肾功能损害,直立性低血压 |
五、中药对放化疗减毒增效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应用中医中药配合放化疗,能够明显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如改善骨髓的造血机能,保护肝肾功能,减轻胃肠道反应,防护射线损伤等,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一)中药对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
全身反应:表现为乏力、头昏、自汗、失眠、食欲不振等。中医辨证多为气血两伤,肝肾亏虚,治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方药选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加减。中成药可选贞芪扶正胶囊、八珍冲剂等。
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上腹饱胀、腹痛腹泻等。中医治疗以健脾理气,和胃降逆为法,方药以旋覆代赭汤和参苓白术丸加减。
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全血细胞下降,症见头晕、乏力、视物昏花、唇甲色淡。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治以补气养血,滋补肝肾。方药选用八珍汤、六味地黄汤加减。
(二)中药对抗放射线损伤
对头颈部放疗引起的口腔炎,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生津清热为法。常用药物为:生地、麦冬、沙参、花粉、石斛、胖大海、山豆根、射干、桔梗、桑叶、银花、连翘等。
对胸部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肺炎,中医治疗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为法。常用药物为:沙参、麦冬、百部、百合、杏仁、法夏、麻黄、紫箢、冬花、枇粑叶、甘草等。
对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膀胱炎,中医治疗以清利下焦,通淋凉血为法。常用药物为: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大黄、甘草梢、炒栀子、通草、生地、三七等。
(三)减毒中草药简介
刺激造血系统,增加红细胞中草药:鹿茸、紫河车、阿胶、鸡血藤、人参、党参、制首乌、当归、熟地、枸杞子、白术、茯苓、龙眼肉、补骨脂、锁阳、巴戟天、丹参、鹿角胶。
增加白细胞中草药:人参、鸡血藤、丹参、麝香、穿山甲、蟾酥、虎杖、石韦、五灵脂、抽葫芦、黄精、仙灵脾、补骨脂、山萸肉。
提升血小板中草药:当归、白芍、生地、熟地、山萸肉、紫河车、龙眼肉、扛板归、石韦、大枣、赤小豆、三七、白芨、肉苁蓉、茜草根、抽葫芦、生芪、大黄、黄柏。
保护肝功中草药:柴胡、郁金、姜黄、香附、当归、白芍、丹参、金钱草、茵陈、鸡内金、川芎、灵芝、虎杖。
保护肾功中草药:熟地、菟丝子、巴戟天、仙灵脾、泽泻、仙茅、肉苁蓉、益母草、鹿角霜、补骨脂、枸杞子、山药、金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