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在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容量、分布和电解质离子浓度,并保持着动态平衡,这一平衡是通过机体内在调节完成的。如果这种调节功能因疾病影响,受到破坏,就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体液的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或成分失调。
有些发生在内分泌器官的肿瘤或伴有异位激素分泌的肿瘤往往早期即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而化疗等导致呕吐、腹泻、肾功能损伤也会造成水电失衡,由于晚期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多发骨转移合并出现水肿、高钙血症等情形亦不少见。总之,水电失衡几乎可出现于肿瘤的各个时期,尤以晚期更常见。下面就几种较常见的水电失衡作简单介绍。
失水:指水分过少,或因摄入不足,或因丢失过多,按程度有轻、中、重之分,按性质有等渗、高渗、低渗之别。等渗性失水指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多见于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梗阻、烧伤等,其丧失的体液与细胞外液成分基本相似,病人有尿少、乏力、舌干、眼球下陷、皮肤干燥、松弛等失水表现但不口渴,治疗要根据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来估计体液丧失量,应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液尽快补充血容量。
高渗性失水指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多见于食管、贲门癌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或危重病人给水不足,鼻饲高渗饮食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也可因高热、大量出汗使水丧失过多又未及时补充而致。轻者仅见口渴;中度者有极度口渴,伴乏力、尿少、尿比重高。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常有烦燥;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有躁狂、幻觉、谵语、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治疗要祛除病因,补充已丧失的液体,可静脉输注5%葡萄糖或低渗盐水溶液。
低渗性失水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多见于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或肾脏排出水和钠过多,长期使用利尿剂等情况。常见症状有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脉搏细速、严重者神志不清、肌肉痉挛性疼痛、肌腱反射减弱、昏迷等。治疗首先要补充血容量,针对缺钠多于缺水的特点,可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滴注。
水肿: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它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低蛋白血症是癌症水肿最基本的原因,与营养不良、心肝肾功能不全有关。治疗需首先输注白蛋白或血浆。心、肝、肾功能损害时,应改善其功能状态,从根本上消除水肿原因。对症治疗对中、重度水肿在上述处理疗效不佳时,可应用利尿剂治疗,对尿毒症患者视全身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血液或腹膜透析。
低钾血症:指血清钾<3.5mmol/L。引起缺钾或低钾血症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1、钾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不足,给病人补液时,长期未给补钾盐液体,或钾盐的补充不足;2、钾损失过多,如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消化道瘘,大量丢失消化液,长期应用速尿、利尿酸等利尿剂及皮质激素等使钾从肾脏排出过多;3、钾在体内分布异常,如大量输注葡萄糖与胰岛素合用,或碱中毒时,都能使大量钾转入细胞内,出现低钾血症。临床表现和细胞内、外钾缺乏的严重程度相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低血钾发生的速度。首先出现四肢肌肉软弱无力,当呼吸肌受累时则可引起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抑郁、倦怠、神志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缺钾也可引起肠蠕动减弱,轻者有食欲不振、恶心、便秘,严重低血钾可引起腹胀、麻痹性肠便阻。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低平、增宽、双相、倒置或出现U波等。治疗一般采用口服钾,不能口服或缺钾严重的病人可静脉滴注氯化钾。纠正缺钾需历时数日,缺钾同时有低血钙时,应注意补钙,因为低血钙症状往往被低血钾所掩盖,低血钾纠正后,可出现低血钙性搐搦。
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测定>5.5mmol/L。引起高血钾的原因大多与肾功能减退,不能有效地排出钾而致体内钾增多有关。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疾病、血钾升高程度、速度等,病人一般无特异症状,主要是钾对心肌和骨髂肌的毒性作用。出现心律缓慢,心律不齐,严重时心室颤动、心脏停搏于舒张状态。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是:早期T波高而尖、Q-T间期延长,随后出现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神经肌肉症状:早期常有四肢及口周感觉麻木,极度疲乏、肌肉酸疼、肢体苍白、湿冷。血钾浓度达7mmol/L时,四肢麻木,软瘫,先为躯干,后为四肢,最后影响到呼吸。治疗首先要控制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及治疗原发病。一旦发现高钾血症时,应立即停止补钾,积极采取保护心脏的急救措施,排除体内过多的钾,以降低血清钾浓度。经上述治疗后,血清钾仍不下降时可采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
高钙血症:指血清钙测定>2.75mmol/L。,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代谢紊乱,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引起高血钙症的原因有多种,其中70%是恶性肿瘤引起。晚期肿瘤患者10%以上合并高钙血症。临床常见于甲状旁腺腺瘤、增生肥大或腺癌等导致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或支气管肺癌(尤以燕麦细胞癌多见)、肾癌、卵巢癌、结肠癌等可以分泌异源性PTH的肿瘤,产生类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症状。当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生溶骨,骨质破坏脱钙,大量钙至细胞外液,超过了肾和肠道清除钙的能力也可致血钙升高。前列腺癌、肾癌分泌较多前列腺素,使骨质的破坏增加,而使血钙升高。分泌破骨细胞刺激因子的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由于分泌较多的破骨细胞刺激因子,使骨组织大量溶解而血钙增高。临床症状因血钙增高的速度与程度而异。高血钙时消化系统的平滑肌张力低下,出现胃纳不佳、恶心、呕吐、口渴、吞咽困难、腹胀、便秘等。而神经肌肉的应激性降低,表现为疲乏软弱、嗜睡、神志不清、头痛、肢体麻木、肌肉松弛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律紊乱,严重时(血钙超过3mmol/L)可因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而猝死。泌尿系统早期表现多尿、夜尿,晚期可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氮质血症,持续较久的病例可发生肾钙质沉着、尿路结石和高钙性肾脏病。当发生高血钙危象时出现严重的呕吐、脱水、高热、酸中毒、虚脱及神志改变,甚至昏迷。此时若不迅速降低血钙,可因肾功能衰竭快速发展及心脏改变而导致死亡。治疗依据血钙升高的程度选择不同方法,特别是对于病情凶恶、进展迅速的高血钙危象应尽快消除高血钙状态。临床常用大量补液和利尿,并应用无机磷酸盐、肾上腺皮质激素、消炎痛、降钙素、光辉霉素等降低血钙的药物,经上述方法无效、可行腹膜透析和血透析。
低钙血症是指血清钙<1.19mmol/L者。乳癌妇女绝经后失去雌激素保护,本身即易发生低钙血症,肿瘤晚期多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因蛋白结合钙减少,也可使血清总钙水平下降,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使肠钙吸收减少,会导致血钙降低,一些药物如博宁等的应用也可导致血钙下降。临床早期有口周或末梢感觉异常,易激动,肌肉痉挛,手足抽搐。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错乱或惊厥。长期低血钙可致皮肤干燥、指甲脆弱。治疗宜口服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或乳酸钙、维生素D等,严重者可静注钙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