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攻防策略》—自我发现癌症之乳腺癌
(2008-12-19 21:43:48)
标签:
健康 |
分类: 癌症攻防策略 |
(一)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因素
1、体内的激素水平:卵巢有内分泌的功能,这一脏器的功能状况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因为雌激素可以刺激乳腺管的增生,长期过度的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癌变。动物实验证明,过量的雌激素使得小鼠患乳腺癌的机会大大增加;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初次来月经的年龄越小,其得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大,这是因为,月经的出现标志着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开始,而月经初潮的年龄越小,其乳腺导管受雌激素刺激的时间就相对长,因而,得乳腺癌的风险便会增加。
2、饮食结构: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随脂肪摄入的增多而增加,这是为什么?原来,脂肪的积聚可使雄激素更多地向雌酮转化,而这种转化的过程可以在脂肪内进行,另外,脂肪亦可促使肠道内胆汁类固醇向雌酮转化,归根到底,脂肪的积聚促使体内的雌激素增加;乳腺癌的发生还与遗传有一定的关联,研究发现,母亲或姐妹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机会增加,可为正常人的5-7倍。
容易发生乳腺癌的人群:月经初潮在12岁以前;初次足月产龄超过35岁;初次产前多次流产;未有正常哺乳;乳腺囊性增生病;一侧患有乳腺癌,对侧患癌的风险增加;绝经年龄超过55岁;绝经后体重明显增加;有乳腺癌的家族史。
(二)乳腺癌的主要症状
1、乳房肿块:初起较小,随后逐渐增大,其增大的速度快。如果肿块接近皮肤表面,可使皮肤凹陷或呈酒窝状;位于乳头下方的肿瘤可很早引起乳头的内陷;若乳房肿块引起皮下的淋巴管的堵塞,由淋巴液回流障碍而引起局部皮肤的膨胀及水肿,出现类似橘皮样的皮肤表现;肿瘤破坏表皮若引起溃疡,则可能长期不愈且对抗炎治疗不敏感。
2、乳头溢液:妇女若不是在哺乳期内出现乳头溢液,则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常呈水液、浆液或血性;双侧乳头溢液多见于内分泌疾病;一侧乳头溢出黄色液体则以乳腺导管扩张症或小叶增生可能性大。
3、乳房疼痛:乳腺癌很少出现乳房疼痛,早期仅有5%的病人出现此症状,晚期病人由于肿瘤侵犯神经可出现疼痛。
4、乳头糜烂:这是乳腺湿疹样癌病人的特征性症状,开始时,乳头的粘膜增粗、变厚,可有液体渗出,其后出现糜烂,有浆液或血性分泌物渗出,糜烂的范围可迅速的增大,有时可使整个乳头受侵而消失。
5、腋下肿块:为乳腺癌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征象,多见于患癌一侧的腋下,大小不一、质地坚硬、难以推动,肿块表面往往凹凸不平,有些乳腺癌病人的原发病灶不明显,仅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的症状。
6、骨关节疼痛:晚期有骨转移的病人可出现腰、腿、肋骨等部位的疼痛。
(三)乳腺癌的自查方法
月经刚结束的时候是检查乳房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体内影响乳房的激素较少,乳房不出现膨胀感。一般在洗澡、更衣或睡前进行,这种检查应该定期执行,这样可以动态观察乳房形态的变化。乳房自检的方法有察看和触摸两种。
1、察看法:取座位或站立位,胸部裸露对着镜子,两臂自然下垂,观察的内容主要有:两侧乳房的大小及形态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大小不一致,则可能有病变存在。如一侧乳房显示局部隆起,可能乳房内有较大的肿块,若局部凹陷,则在凹陷处有可能存在肿瘤,有时将双臂交叉放在颈后,有助于发现肿瘤;观察两侧乳头是否对称,有无凹陷、偏斜、破溃及异常分泌物,有的病人在更衣时发现内衣上存在血丝或褐色分泌物,经检查而发现乳腺癌。
2、触摸法:一般取平卧位,将被查一侧的上臂举过头顶,用另一只手检查。检查时四指并拢、平伸,用手指肚以内上、外上、外下、内下及中央区的顺序轻轻触按乳房,主要检查是否有肿块、硬结、增厚或其它前所未有的乳房变化,如觉肿块较深触摸不到,可将身体稍稍前倾后再行检查,最后用手指轻挤乳头,观察是否有分泌物溢出,在检查完一侧乳房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乳房。
腋下淋巴结是乳腺癌最容易出现转移的地方,应列入乳腺自查的范围,其方法是:一手叉腰,另一手轻轻触摸并由上而下滑动手指,检查有无肿块、,体会肿块的大小、硬度、数目、位置等。
注意:不要用手指抓捏或挟起乳房组织,否则会将正常的乳房组织误认为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