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明龙头街 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2011-04-21 21:45:36)
标签:

梁思成

龙头街

西南联大

乡街自

羊肉米线

杂谈

分类: 时光云南

  上班途中,发现了关闭龙头街“乡街子”的公告,一张纸被8个夸大的印章覆盖了近半,权力之手让人惊悚。对于龙头街“乡街子”,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只是想去回味一下童年赶集的氛围。

  周三中午赶早下班,步行去赶街。路上尘土飞扬、背着背篓拎着大包小包的人群来来往往,衣服鞋子、五金用品、水果、烧洋芋、江湖郎中……流动商贩们占据了龙头街两侧,人们或互相推搡或侧身前行,不时有机动车鸣起喇叭,依然只能龟速前进。

  小贩们的南腔北调此起彼伏,比得就是个创意,偶尔还能蹦出几个网络热词,让人忍不住赞叹:神马都是浮云,高手多在民间啊。几个江湖郎中把摊子一铺,广告一打,便自顾自地四处打量开来,有顾客围观,也不主动招呼,拼得就是个耐心,谁先开口谁就输了。脚臭味、厕所的味道、烂菜叶子、牲畜粪便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大家都没有了平常的嫌弃,淡定地左瞅瞅右看看,遇到心仪的或好玩的东西便驻足观望,指点一番。

  每走一小段路,总会遇到卖凉米线、炸洋芋、酸辣粉的三轮车,老板抓一把米线放到碗里搅拌完,把手在围裙上擦一下接过钱往包里一塞,接着又去抓米线。在这样的场合里,大家都不在去计较所谓的卫生问题,依然排着队去争一碗米线,图得就是个热闹。我们走到羊肉米线摊吃了一大碗米线,便宜且分量十足。

  朋友说龙头街“乡街子”清朝初年就有了,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无论阴晴、闲忙,只要是街天,居住在周围的老人总要抽出时间到街上走走,只要有人邀约,就凭着性子,用衣服抹抹汗珠,吃两个烧洋芋。返回的路上我便四处打量,很多逛完集市往回赶的人,都如我们一般,两手空空。人们或悠闲漫步,或三五成群指指点点,什么也不买,只为图个热闹,享受一点钢筋水泥之外的市井温情。

  让龙头街得以传扬的应该是西南联大那一群历史牛人在这儿聚居的时光,闻一多、朱自清合住的小院;梁思成、林徽因亲手一砖一瓦搭建的小巢;金岳霖在梁思成家开得那道门;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冯友兰一家住过的老屋……现如今,老式民居建筑已经很少,渐渐地被钢筋水泥取代,新修建的地铁也将从这里经过,这里的人们赶街、听评书、喝大碗茶的闲适日子也早已成为历史。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昆明龙头街 <wbr>四百年乡街子的挽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