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租赁房,一个尴尬的存在
(2009-11-10 18:17:31)
标签:
公共租赁房户籍限制住房问题两室一厅杂谈 |
分类: 墙角视界 |
公共租赁房在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内地依然是新生事物,它是为了解决“夹心层”的住房困难而出现的。网友的热烈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对住房问题的迫切需求,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各个选项,就能发现公共租赁房只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民的住房权问题。
在“你觉得公共租赁房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的多项选择中,排在前面的主要有这几项:租金低于市场价、交通便利区域、管理正规,安全有保障、配套设施比较齐备、小户型、可以长期租住。在这里面,租金低于市场价和交通便利区域、配套设施比较齐备、安全有保障就相互矛盾,我们都知道,正是后面这几项决定了房租价格。想要便宜,又想住的舒坦方便,本身就和市场经济相冲突。哪怕是政府投入补贴,也要满足政府“保本微利”的原则。从全国公共租赁房的租住情况看,在一些城市,公共租赁房非但不抢手,反而屡遭冷遇,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广州金沙洲万汇楼两室一厅的房子,两个人只要500元,而现在昆明二环以外普通装修的两室一厅也至少要700元,还没有家具。
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共租赁房是否放开户籍限制,从网友呼声和部分现状看,放开户籍限制已经迫在眉睫。但最重要的问题是,一时之间政府还拿不出这么多的财力来解决这么多人的住房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尝试以下途径:首先,政府在建设公共租赁房的同时规划附近的交通,增开公交车加以完善,这样或许可以让租价和交通得到一个比较适中的解决。第二,在定价时,政府做到“保本“即可,无须盈利,甚至可以略微亏本。第三,在公共租赁房放开户籍限制的同时,建设多元化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经适房和廉租房,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集体建房满足职工需求。
如果公共租赁房能够真正完善起来,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继续攀升,让人们放弃急于买房的心理。购房的人少了,房价也会有所回落,这样就又能让一部分人住进自己的房子里。居者有其屋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这需要政策的完善,需要以上两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