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无车日沦为“行为艺术”

(2007-10-27 14:34:06)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时事评论

昆明无车日

无车日

行为艺术

反思

媒体

面子工程

分类: 墙角视界
    今天是昆明的第二个无车日,春城也正式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每月都有无车日的城市,在全国迈出了一大步。这样一个原本非常好的举措,在民众的反应里却有很大的差别。
    笔者今早乘坐129路公交车从北市区车场一直坐到终点站,发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在龙泉路和南坝路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汽车博览馆,各式各样的都有,大家挤作一团,而青年路则没有了平时那异常的拥堵,变得无比通畅。当公交车到达小菜园立交桥北端口的时候,出现了拥堵,此处距离站点200米左右的距离,却走了12分钟。车上有人在焦急的打着电话,对朋友说:“无车日怎么还这么堵啊!”一个大叔自言自语道:无车日,嗯,无聊日。还有奇怪的就是在圆通东路道二环南路之间还有一些私家车不时的出没,绝对的不在所允许通行的范围内。
    在诸如柏林、罗马等城市退出无车日活动后,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它所存在的问题,就其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有限,却给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困难,昆明是私家车拥有量比较高的城市,这也就把问题的影响面扩大了,同时在周六本来一些不堵车的地方变得异常拥挤,这也该是一个困惑吧。
    我们的政府不能用无车日在总体上利大于弊来作为说辞,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和大部分人的利益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更有甚者,无车日对大多数有车族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却给更多的无车一族带来了麻烦。政府更应该注重对人们观念的引导和城市的规划管理上面,要坚决执行“公交优先”的政策,要认真的规划城市交通道路,而不是只看眼前的利益。我们不能一而再的犯错误,即使改正了,亡羊补牢了,但羊已经死了,它的利益呢,谁来替它说话?有人说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我要说的是这个平衡点不应该以损害社会中某一部分公民的利益来实施。
    我们的媒体与记者们,是否也应该更好的走到民众中间来,听听大家的声音,为我们的无车日提供更多的可供参考的详细方案,而不是一味的鼓吹所谓市民的热烈欢迎,积极要求无车日。
    没有思考的无车日,就只能沦陷为一种面子工程、一种“行为艺术”,无车日也就变成了“无聊日”。这就需要社会全体人员的参与,官员、有车族与无车族、媒体。
    “世界无车日”不是拒绝汽车,而是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无车日不应该是每年一天,也不应该仅仅是12天,人们的反思应该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天。当大家都能体会到城市公交所带来的便捷、舒适、划算的时候,那么春城的交通才会更加的畅通,空气也将更加清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