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0019Ghxozy6HX0FQLEMcc&690
《赵氏孤儿》 韩巨明 饰
屠岸贾
京剧《赵氏孤儿》是马连良先生晚年创演的最后一出大戏。讲的是晋灵公无道,不听赵盾劝谏,放任奸臣屠岸贾抄杀赵氏满门。赵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生一子,由赵家门客程婴乔装救出。屠岸贾闻知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三日内若不献出孤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的婴儿全部杀死。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十五年后,后孤儿长大成人。大将军魏绛班师回朝,怒打程婴,程婴道出真情。孤儿遂与魏绛、程婴等人设计,于酒席宴前诛杀屠岸贾报仇雪恨。
既然舞台剧照拍的是戏,那么摄影师就必须研究戏。首先是弄清剧中角色的基调,这一点应该不难,京剧人物的善恶忠奸都是脸谱化、概念化的,基本上一目了然;其次要随着剧情的逐步推进,随时把握对角色的情绪,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拍摄。所谓的“最佳时机”,就是指演员表演到某一点上,此时情绪最饱满,表情与剧情需要吻合,身段或工架到位(手、眼、身协调一致),神气十足。然而这个“饱和点”持续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如果摄影师抓不住,过了这个点,哪怕身上没变,眼神稍微一散,拍摄时机就错过了,拍出的片子就完全是两个样!
这张剧照是奸臣屠岸贾得知暗杀赵盾的计划失败后,一计不成又生二计,要害忠良性命,定计之后踌躇满志的样子。角色双目圆睁,凶狠的目光里又带了几分得意,双手掏翎子弯成两个对称的弧形,身上、脚下都到位,这就是拍摄的最佳时机,于是我果断地释放了快门儿。
一般来说,我拍摄舞台剧照最常用的感光度(ISO)是200。这次拍摄使用了光圈优先的拍摄模式,感光度定为400,因为当时感觉舞台的亮度并不十分理想,于是把相机的感光度调高了一档,这样是为了提升相机快门儿的速度,保证瞬间抓拍的成功率。
另外,有朋友问我为何每次拍摄剧照都用“点测光”模式。这是因为剧照都是在观众席拍摄的,舞台上下的亮度差别是很大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光比”环境,这个时候就一定要用“点测光”,其它测光模式是不行的。
拍摄参数:光圈F3.5,速度:1/400秒,焦距:200,感光度(ISO):400,补偿曝光:0,测光方式:点测光。
注:本文发表在《中国京剧》杂志 2014年第四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