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秘道》出版

(2011-01-07 14:03:30)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文
原文地址:《秘道》出版作者:远人

《秘道》出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崔灿告诉我,我的长篇小说《秘道》后天就可以拿到样书了。这当然是件令人高兴的事。虽然拖了些时日,毕竟出版了。拖了些时日的原因是因为封面总是无法确定,我仔细算了一下,前后共有两个设计师设计了十二个封面。那段日子简直是最难熬的日子,比起我写这部小说的日子更加难熬。这部小说前后写了三年。这个时间跨度令我惊异,记得前段时间和龚旭东先生聊起它时,龚旭东先生也很奇怪,他说,“难以想象你写个东西会花这么长时间。”其实真正惊异的是我自己。我写东西向来很快,几年前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伤害》,集中的时间就一个五一长假,每天近两万字的速度,很快脱稿。这部小说虽然长了点,40万字,我也不能想象居然花了这么长时间。不过,我自己心知肚明,写这么长,是因为我开始就没想着要写完它。

    应该是2007年,我和北京的彭沛导演在一个茶楼谈起电视剧,她建议我写一个梗概给她。编故事对我是很容易的事,我当天下午就编了个九千字的故事给她。内容按她要求,编的是民国题材。彭导拿到故事后,很快就推荐给北京某影视公司,那公司老总迅速和我联系,并很快寄来合同。我一看,这是什么合同?分明是一个霸王加陷阱合同。交涉不成后,我没签那份合同,但想着这个故事已经出去了,如果那公司请个枪手,可以不花一分钱就可以把我的故事拿去改编成剧本,于是我决定将这个梗概变成一个小说再说。以我的写作速度和预计的20万字篇幅,应该两个月就能脱稿。但进入写作,立刻发现那个故事框架无法容纳我要写的东西,而且,一个细节出现偏差,整个梗概实际上就再也用不上,写了几万字后,也不太想写,那个文档也就没再打开,我自己也很快忘记了这回事。

    之后的几年,我还是以诗歌写作为主,小说也就只写写以当代为题材的短篇,那个残稿几乎没去想它,后来偶然看见,自己读了那几万字,因为我连故事都已忘记,读着时感觉新鲜,觉得也有些意思,便又很快加写了几万字,之后又不再拿出。再过得一年,偶然有朋友问我有没有小说,我忽然想起了它,便将这个残稿给几个朋友看了,出乎意料的是,看过这个残稿的朋友都说好看,也很想知道结果,无一不劝我写完它。我这才真的来了兴趣,于是自己又重新把已完成的八万来字读了一遍。我发现自己也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因为它设置的悬疑和人物很多,但最后要怎么解开悬疑,我自己也不知道,最初的梗概已经完全用不上了。于是我边写边想,一些设置好的悬疑我怎么也不知道如何去解,但这给了我兴奋点,故事也慢慢变长,人物也开始复杂。有很多次,我简直感到绝望,不知如何收场,有时咬牙去写,一个下午简直写不了几个字。我这才真的明白,写作绝不是比码字速度。

    去年六月初,我去成都,和聂作平兄谈论各自的写作,那时是我这个小说到了瓶颈的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出了。作平兄慢慢和我说他的写作习惯和他所构思的故事。我知道那次去成都,对我来说,也是想让自己彻底放松一下。从成都回来后,很巧又遇上田耳兄弟来长沙,我也说了碰到的困境,田耳没问我写的是什么,他也只是说了说他的写作习惯和对故事的驾驭方法。我现在承认,写作太需要交流,哪怕当时说的和要写的根本不搭架,对你也肯定会有触动。到六月将尽时,我终于把小说写完了初稿。那时倒也不觉得兴奋,只觉得总算是完成了一个东西。

    后来便是修改和出版社联系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很快接受了这部书稿。我觉得带点反讽意味的是,我写诗歌写了二十来年,出诗集的可能性至今是绝无可能,能出版的居然都是小说。不过,能出版总是好事。现在就把这本书的封面贴在下面。开博以来,是第一次贴图,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凡事总有第一次。

 

2011年1月4日

[转载]《秘道》出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