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远人
远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4,825
  • 关注人气:14,5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7-07-05 10:43)
标签:

耿济之

陀思妥耶夫斯基

《飞天》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散文
第三本耿济之译著


(耿济之像)

       在旧书店看见高尔基的《俄罗斯浪游散记》。我对高尔基兴趣不大,只是那本书实在太新,我还是抽下翻翻。想不到的是,书的译者竟然是耿济之。
       不犹豫了,买下。
       很多时候,买译本是冲译者去的。尤其是我敬仰的那些老一辈译者。
       接触耿济之译本源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无意间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读完后就感觉自己再也离不开这位俄罗斯作家。那时很难买到他的小说,我当时手头只有《罪与罚》(岳麟译)和《白痴》(南江译)两种。1993年,有朋友从北京给我寄来一整套人
标签:

朱生豪

莎士比亚

《飞天》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散文
朱生豪是怎样翻译的



       我永远忘不了1990年冬天,那年我二十岁,第一次打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卷本《莎士比亚全集》。从第一卷首篇《暴风雨》开始,总是“朱生豪译”几个字出现在剧名下面。我觉得惊异,那时我已读过一些英国古典文学名著,还从未见过朱生豪三字,给他译本做校订的方平、方重、吴兴华等大名早如雷贯耳。怎么那些大名鼎鼎的翻译家都屈尊给朱生豪做校订工作?如果他们去翻译的话,不会比朱生豪翻译得更好?
       仅一个《暴风雨》读完,我就觉得,朱生豪的译笔简直无可挑剔。后来发现有几个历史剧本的译者不是朱生豪了,心里竟忽然觉得惆怅,怎么朱生豪不译完全部莎剧呢
标签:

加缪

《随笔》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评论
 读加缪《反叛者(混沌的头脑)》



◎远 

       在加缪唯一的短篇小说集《流亡与独立王国》中,排列第二的《反叛者(混沌的头脑)》或许是其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篇。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完全不同于小说集首位的《不忠的女人》,倒和萨特认为“也许是最精彩也最费解”的《堕落》类似。小说通篇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在独白中,加缪又在行文中不忘意识流的手法,这就使这篇小说从头到尾,在语言上充满一股扑朔迷离的气息,也造成小说的晦涩难懂。但奇特的是,读完这篇小说,令人难以喘气的压抑感和震动感却久难消散。
       早在《流亡与独立王国》出版前六年,加缪就发表了引起他和萨特从志同道合走向唇枪舌剑的决裂之作《反抗者》。在这部阐
标签:

布朗库西

《随笔》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散文

布朗库西生命之初的寻找和还原


 

 

 

标签:

康定斯基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散文

康定斯基:触及灵魂的现代抽象

 


【俄罗斯】康定斯基《圆之舞》(1926年)《冷漠中的温柔》(1927年)《在紫色上》(1924年)

   

    早在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法国作家夏尔·佩吉就敏锐地意识到整个社会的生活观念、生产方式和艺术表达等等都在激烈的世纪动荡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事实上,站在今天回顾,我们会不无惊讶地发现,二十世纪伊始,似乎就决定了某种非凡的感受和表达降临——弗洛伊德出版了名闻遐迩的《梦的解析》,辞世不久的

标签:

俄罗斯文学

托尔斯泰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评论

托尔斯泰的写作与救赎

 

 

 

    第一次见到托尔斯泰这个名字还是在我童年时期。那时我每天中午都去宿舍楼下的街道图书室看小人书。七十年代本就是一个小人书的时代。我现在当然想不起那本叫《复活》的小人书出自哪个出版社,也不记得它是哪个人改编、哪个人绘画的,但一页一页的画面却很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复活》所叙述的故事戏剧冲突性很强,更何况是薄薄一本小人书,它的一切就包含在故事冲突之中。尽管我彼时年幼,但那些激烈的戏剧冲突场面,让人一读之后,便不可能忘掉。

    我看了看扉页,上面印刷着“原著:托尔斯泰”这几个字。

    托尔斯泰是谁?我一无所知。但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很多年之后,我成为一个文学青年。当我的阅读从唐诗宋词转向外国文学时,像是巧合,我在新华书店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托尔斯泰的《复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9次印刷的版本。定价3.80元。译者汝龙。

标签:

托尔斯泰

俄罗斯宗教

《战争与和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分类: 评论

读《战争与和平》札记

 

 

1、版

    我手头有四个《战争与和平》的中译版本,分别为高植译本、草婴译本、刘辽逸译本和董秋斯译本。其中唯一没读完的是董秋斯译本,那译本译得实在太差,差得没办法读完。怪不得傅雷先生生前就说董译本“一塌糊涂,几乎每行都别扭”。读时还真有这感觉。其他几个译本都分别读过一遍。最近,忍不住把高植的译本又读了一遍。之所以选择高植译本重读,是因为我最喜欢这个译本。在我看来,高植译本把托尔斯泰的风格表达得最为充分。我知道会有人不同意我这个观点,但是没关系,我写下这句话,不是要说服任何人,仅仅是我自己喜欢。

 

2、注

    着意提出注释,也是因为高植译本。这个译本附有大量毛德(一译莫德)英译本注释。这些注释对读者理解这部小说极有帮助。其他几个译本缺少这些注释,总觉得特别可惜。从这些注释里也可以

(2010-05-27 13:33)
标签:

评论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评论

智慧构成历史

——读王开林《小智慧 大历史》

 

 

    孔子有言,“温故而知新”,这句话放在今天的出版界来看,也是恰如其分的一个现象。关乎历史出版物在今天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我们稍稍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些出版物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其中明清尤甚。但实际上,一部横贯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无论哪个时代,都生发着后人取之不竭的思想渊源。今天的中国历史作家往往忽略一位西方人的至理名言,“回头看得越久,就能向前看得越远。”

    王开林新出版的《小智慧 大历史》就是回头看得很远的一部著作。

    在这本书中,王开林把笔墨集中在春秋至秦朝崩溃的那个时代。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那个时代是充满开拓与创造的激剧变革期,百家峰起、诸子争鸣、人才流动、霸主争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时代是这条长河中激起的第一轮多姿多彩的浪花。按李泽厚的说法,正

(2010-04-28 23:02)
标签:

散文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散文

城市里的鸟鸣

  

 

    一直生活在城市,但始终和城市格格不入。我不喜欢高高的楼盘、不喜欢霓虹灯、不喜欢铺着柏油和沥青的公路,因此我很少出门。除了一些必须的应酬外,下班后便基本上窝在家中,因为家中总是安静的,不会有什么不喜欢的事物来打扰。

    当然,没有不喜欢的事物来打扰尚在其次,让我真正喜欢的,是我在书房读书写作之时,总会有鸟鸣时不时在窗外响起。

    每次听到鸟鸣,我都容易产生一些错觉,它让我觉得我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是个什么地方呢?我也没办法说清楚,只是我喜欢听到鸟鸣,喜欢听到那些忽然响起又忽然消失的声音。这声音尖锐、短暂、明亮,一晃而过,但却能在空中和我的倾听中留下很深的印迹。我透过窗户想看清是只什么鸟,但没办法看见,因为那些鸟从没在我的窗户护栏上站过,它们只是把声音传进来,漫不经心地引诱我一次,片刻后又是一次。

    不过我也愿意承认,即使我看见了鸟,我也很难认出那是只什么鸟,因为我对鸟认识不多,我也没打算去认识很

(2010-03-28 15:23)
标签:

小随笔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散文

舒曼:阳光的指尖

 

 

    中午回家,习惯性地坐进书房,随便地翻书或看着窗外。春天的阳光透过玻璃进来,在书桌上投下窗户的图案。一些看不见的鸟在鸣叫,一下子很近,又一下子到了远处。

    这些忽近忽远的鸟鸣让我不自觉就想起了舒曼。

    于是我起身打开音响,将舒曼的CD放了进去。

    出来的音乐是他的钢琴曲《蝴蝶》。

    在舒曼的钢琴音乐中,我对这支《蝴蝶》一直情有独钟。那些弥漫在空中的音符和窗外的阳光有点类似,呈斑点状地落下,但既不知道它究竟从哪个高处下来,也很难判断它要到哪里才停止下落。它总之就在眼前,但绝不是伸手就可以触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