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克:《好诗,总泛着菠菜和南瓜的光泽——从周瑟瑟

(2009-09-14 12:32:54)
标签:

鲁克

周瑟瑟

诗论

文化

分类: 评论

            好诗,总泛着菠菜和南瓜的光泽

                       ——从周瑟瑟的两首短诗谈起

 

                             鲁克

 

  与诗人周瑟瑟很早就不陌生,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肯定不单单是因为北京城的辽阔、博大与拥挤。是的,相识需要机缘,相知更是不易,一如一首诗与读者的距离,可能是永生永世,也可能是一个瞬间。

  那天在望京,几个诗友在喝酒,一提起瑟瑟,都眉飞色舞起来,北城兄甚至立即掏出电话打过去,遗憾的是瑟瑟在审片,出不来。电话递过来,第一次听到周瑟瑟的声音,真的是瑟瑟又哗哗——酒店里信号弱,周瑟瑟的声音扭曲着,变了形,但那份真挚与热忱还是一耳就看得出来。当时他要了我的通信地址,不几日,收到了他挂号寄来的厚厚的诗集《松树下》连同一张短笺。此后不久,终于见到了活人,并且一周内见了三面,爽爽朗朗、洒洒脱脱,不羁与狂放中暗藏着精致与真情,这一点,竟真的应验了“诗如其人”这句话了。

  阅读诗人的诗集,在当下是件既痛苦又幸福的事情。说它痛苦,是因为如今诗人都比小偷多,诗集不比落叶稀,而真正可堪入目的,少之又少,入眼又入心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而所谓阅读的幸福,也恰在这厚厚的、落叶般琐碎又芜杂的诗集海洋之中——我常常就在这庸常甚至鄙俗的诗歌海潮里,被偶然跳起来的一粒或几粒海水,溅得从眼底到心底,一阵阵咸涩。

  在周瑟瑟的《松树下》,我有幸邂逅了不少这样有着盐的质地与泪的色泽的水珠。这里,我精选了诗人的两首短诗,推荐给读者朋友,一首是《菠菜》,另一首是《小南瓜》。窥一斑而知全豹,我想我的劳动,对于希望近距离而又快捷便利地了解周瑟瑟乃至他的“卡丘主义”的读者,或许是有些意义的。

 

用清水细细洗净翠绿的叶子

我一边与儿子说话一边收拾菠菜

 

看着菠菜我心都碎了

儿子问:老爸你为何默默流泪?

你38岁就想做和尚?那我跟着你

 

哦儿子,爸爸只是想起了你奶奶

想起了故乡的菜园长满了菠菜

 

的确,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的最高境界,许多诗人以为或者说“误以为”是“先锋”、“另类”、“高蹈”……其实,窃以为,这些都不是,而是朴素与简洁。

  诗人与小小的爱子在水池旁一边洗着菠菜,一边自然而然、有一句没一句地对话,从这样最平素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发现并且发掘出新鲜的诗意,肯定不是三流诗人能干得好的活儿;而面对这样庸常的事物能够“默默流泪”的,也肯定不是心地坚硬、念存大恶之人所为。这样家常般朴素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的,如果仅仅是“见物思人”,那么,它的成色难免流于青涩和初级,读它的人也只能徒留一阵唏嘘罢了。

 

我对这半生并不如意

所以我背着儿子叹息

他还只是个少年,少年的心干干净净

 

我的心却脏了

洗也洗不净,我端着钵盂

恭敬的吃下翠绿的菠菜

            (《菠菜》,上同)

 

“干干净净”和一个“脏”字,透露着人生多少无奈、无辜、无知与无助,诗人在洗净的菠菜中眼睁睁地看见了这一切,然而,“半生并不如意”的他面对扑面而来的坚硬的生活,又能怎么样呢?当诗人默默地擦干泪水,“端起钵盂/恭敬地吃下翠绿的菠菜”,我们不难看到,他吃下的绝非仅仅是对生活的隐忍、对亲人和爱的思恋——“恭敬”一词,更是透着磨难后的平静、宽容以及对苦难世界的良知反省与默默感恩。

 

小南瓜静静地躺在我的厨房,样子是那样羞涩

好像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小南瓜小声述说

我侧耳偷听,都是一些善良的人与事

 

秋日寂寥,小南瓜红着脸

每一句话都是真话,少女一样可信

                      (《小南瓜》,下同)

 

可不可以这样说:所谓诗人,就是一群在苍茫大地与孤独人间怀揣善意与暖意默默行走的人?哪怕他们手握匕首,也不过是要劈开世界的鄙陋,而为我们显影那些混杂其中的“善良的人与事”。诗人状写一只躺在厨房里的小南瓜,你看他的心思多细啊,他编织的每一个童话或谓营造的每一个意象,都那么鲜活动人,都“少女一样可信”——读到这里,读者的身心多么愉快、轻松。然而,接下来,诗人的笔锋却陡转直下——

 

我要做闭目静思的功课

入秋以来总是想起少年时淹死的伙伴

他爱吃南瓜,也种南瓜。他幼小的灵魂好像

一直陪伴我到中年,好像没有死过

 

小南瓜在夜里为何暗暗抽泣?

我抚摸小南瓜的脸,那样通红却冰凉

                  

诗歌是回忆的艺术,一个诗人一生其实都是在“回忆”的状态下写作,哪怕他偶然也会思接天宇、情系未来——其实“未来”不过是“回忆”的“前瞻”罢了。

 

  从一只“小南瓜”想到一个“爱吃南瓜,也种南瓜”的“少年时淹死的伙伴”,本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我敢说,这样“自然而然的”品质却没有几个人可以保存终生。在物质世界的挤压下,世人的脑筋变得越来越功利、麻木与迟钝了,睁眼闭眼,世界都是一片耀眼的金光或漫漶的黑夜,而只有诗人,真正的诗人,才会在世界如此坚硬的外壳下,为我们发现并且挖掘出这样一小片柔软来。

  归根结蒂,诗歌,应该是“动情”的艺术。我固执地认为:失却疼痛与泪水元素的一切文学艺术产品都是赝品。

  显然,周瑟瑟的诗是不乏真情的。这两首诗,题材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亲切可感,语言朴素简洁,构架精短,然而,又均能从“小”中挖出“大”来。何谓“大”?有血有肉、有筋有骨,饱蘸真情与泪水元素的一切书写,均可言“大”;何谓“小”?空泛无物、无关痛痒、流连于象牙之塔或空中楼阁、抒虚情表假意者,均可谓“小”。周瑟瑟的这两首诗,显然不属于后者。

 

附原作:

菠菜(外一首)

       周瑟瑟

 

用清水细细洗净翠绿的叶子

我一边与儿子说话一边收拾菠菜

 

看着菠菜我心都碎了

儿子问:老爸你为何默默流泪?

你38岁就想做和尚?那我跟着你

 

哦儿子,爸爸只是想起了你奶奶

想起了故乡的菜园长满了菠菜

 

我对这半生并不如意

所以我背着儿子叹息

他还只是个少年,少年的心干干净净

 

我的心却脏了

洗也洗不净,我端着钵盂

恭敬的吃下翠绿的菠菜

                     2006.6.16.

 

小南瓜

 

小南瓜静静地躺在我的厨房,样子是那样羞涩

好像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小南瓜小声述说

我侧耳偷听,都是一些善良的人与事

 

秋日寂寥,小南瓜红着脸

每一句话都是真话,少女一样可信

 

我要做闭目静思的功课

入秋以来总是想起少年时淹死的伙伴

他爱吃南瓜,也种南瓜。他幼小的灵魂好像

一直陪伴我到中年,好像没有死过

 

小南瓜在夜里为何暗暗抽泣?

我抚摸小南瓜的脸,那样通红却冰凉

                          2007.12. 

 

  鲁克,原名鲁文咏,诗人、作家、编剧、书法家、摄影家。祖籍山东临沂,1969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服过兵役,做过记者,编辑,参加过诗刊社第24届青春诗会。

  诗歌作品及评论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专业期刊,入选多种选本并多次获全国奖,部分作品译介海外。

  现居北京,从事多种文体的职业写作,尤其是纪实写作影响广泛,被业界尊为领军人物。主张暖性写作,认为缺失疼痛与泪水元素的一切文学艺术产品都是赝品。

   鲁克:《好诗,总泛着菠菜和南瓜的光泽——从周瑟瑟

     诗人鲁克近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