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

(2008-12-27 08:57:57)
标签:

炽热

革命

余虹

时代

大师

张先冰

怀念

文化

分类: 照片

先冰兄长:

看到海报与照片,哦真是像火一样炽热与革命的余虹,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
逝者永在生者心中。他是我们的伤痛,更是我们坚忍向前的鞭策,我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感到余虹在看着我。
但也时常陷入我们到底要到哪里去的痛苦。

 

 

纪念活动主题海报

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

 

 

对话:诗与思的探寻  生与身的重建

 

    纪念活动开始,大家观看了一组珍贵的未曾对外公开的余虹生前的生活照,大家一边观看,一边回忆与余虹相关的每一个生活片段,就像这位朋友并没有离去,只是在某一思想高地和艺术之都徜徉。接着大家品读余虹著作《艺术与归家》中的精彩句段,重温余虹的思想及其关于艺术的精辟论述。武汉大学的博士后曾军朗读了吴根友教授从德国传回来的纪念文章《生的另一种形式——纪念余虹》,吴教授的文章写得深情而富于哲理。张先冰先生朗诵诗人周瑟瑟纪念余虹的诗歌,周瑟瑟的诗充满激情和感伤。

    谈及与余虹、余虹与艺术以及余虹的辞世,每个人都有无尽的感慨。余靖中老教授回忆了余虹从小对艺术、文学的执着兴趣,及其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历程,对他的早逝十分惋惜,话语中充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酸楚。他对一年后的今天还有这么多朋友真诚地纪念余虹感到无比欣慰。

 

                            

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

张先冰朗诵著名诗人周瑟瑟纪念余虹的诗篇《思与诗的对话——纪念余虹兄长》

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

著名文艺理论家张三夕教授回忆与余虹十多年的交往

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

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

新历史艺术家周细平先生,回议第一次见余虹的情景

怀念余虹!“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

居中的长者是余虹的叔叔:华中师大美术学院退休教师余靖中教授

 

    2008年12月5日,是著名文艺理论家、艺术评论家余虹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这天下午两点半至六点,在位于湖北美术院内的武汉探路者国际青年旅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余虹与艺术”的小型民间纪念活动。

 

追忆:艺术溶入历史,余虹还在民间

 

    余虹是当代中国具有原创力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和艺术评论家。1989年至1993年,他在武汉工作、生活了约四年,结识了一些朋友。1992 年的 5 月,中国前卫艺术群体“新历史小组”在武汉正式组建,最初的成员有任戬、余虹、张三夕、周细平、王玉北、叶双贵、祝锡琨等人。余虹参与策划、组织了小组的若干重要的艺术活动,并亲自为一组摇滚乐作词。   

    一年前的12月5日,余虹在北京跳楼自杀,年仅50岁。武汉的朋友们对他的突然辞世,深感悲痛和惋惜,都想以适当的方式来纪念他,来缅怀他的生平事迹,追思与他的深情厚谊;感受他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探讨、总结有着艺术家气质的余虹,在艺术理论和艺术评论、艺术创作领域的独到见解及原创性成就,再次与余虹进行“思与诗的对话”。

    除活动发起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三夕教授,当代艺术家、“新历史小组”创办人之一的周细平先生以及湖北省第一家国际青年旅馆创办人张先冰先生外,参加纪念活动的还有余虹的叔叔华中师大美术学院退休教师余靖中教授,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华中师大马良怀教授,艺术家梁小川先生,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叶双贵、阮争翔,博龙广告公司总经理屈光启先生、创图科技彭志新先生,喜爱余虹著作的邓少海先生。他们中部分是新历史小组的成员,有的与余虹接触不多却很钦慕他的思想和才华,与余虹在艺术上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深刻接触。武汉大学哲学院吴根友教授远在德国开会,也特地从德国传来了他的纪念文章。诗人周瑟瑟先生也专门从北京传来了他纪念余虹兄长的诗篇《思与诗的对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