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手稿拍卖:
诗歌商业化,再加点公益的糖吧
周瑟瑟
诗人苏非舒与艺术家黄岩、车辙策划的“创造在中国/07全球首届中国汉语诗歌诗人作品手稿拍卖”,明天下午在香格里拉北京嘉里中心2层宴会厅开拍,其中有本人1985年上中学时的一首诗的手稿,我开价是一万元,低于这个价我是不答应卖的。否则,我就亏了,不管怎么说我人到中年,写了小半辈子,1985年的手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是极为值得珍惜的。现在,我都不会用笔写诗了,青春年少时的手稿如同本人第一滴精液,能保存至今,实乃无价的精神之宝呀。现在,苏非舒与黄岩出于艺术家的伟大使命,动员本人拿出来拍卖,我觉得他们这一搞法,是对被大众传媒“贬斥”多年的最高贵的诗歌的“拯救”,给诗歌标价在五星级大饭店明目张胆地拍卖,确实需要非凡的勇气。现在,他们做到了。
这次可能是出于提升此次活动的影响与市场价值的考虑,拿来了一批著名诗人的手稿,郭小川、顾城的手稿肯定能拍卖出一个好价钱,明天下午见分晓。死了的名人,并且这两个人生前均有其历史特殊性,死后影响也是持久的,如果他们的手稿还卖不好,那本人的手稿只能等一百年后了。不过,我不是为了钱而参与此次活动的。我认为苏、黄这一拍卖启动了中国诗歌商业化的序幕。我年初接受新浪文化记者的专访时,就提出过卡丘主义主张诗歌的商业化,我认为商业是这个时代最尖锐的精神革命,不是大家都公认诗人一旦经商就要大成功吗?现在,就让我们也开始商业革命吧!
只是我认为,如果把这一搞法尽量往公益化的路上引导就更具现实意义了。比如,为什么不能把诗人白木、阿翔、曾德旷等人的手稿拿来拍卖呢?因为他们的诗写得很好,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无固定工作,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来写出更好的诗,我想如果下次还接着搞,苏、黄、车一定要考虑目前中国有一大批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优秀诗人,他们更需要你们的帮助,如果你们能帮他们把手稿拍卖出千儿八百的,对他们是及时的支持。包括像自杀的诗人余地,他的双胞胎婴儿需要钱抚养,还有因命运不公而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许多优秀诗人,苏、黄、车你们如果在拍卖这一商业动作中加入“公益”成份,一定会得到全国更多优秀诗人,尤其是那些在民间在底层默默写作的优秀诗人的支持,这将是一件更具革命性的事情。
我一些在影视界与地产界的朋友听我说起这件事,均表示可以支持,这是好事,诗歌手稿拍买到回家给子女是个教育,但那些太过先锋的诗歌他们不感兴趣,接受不了,唉,这就是有钱阶层对诗歌的理解。没办法,但愿明天能创造奇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