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杨钊假死

(2007-10-07 22:54:01)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人文/历史

文化

行为艺术

诗人假死

分类: 新闻
    诗生活通讯社2007年10月7日报道(记者 雷索) 在广大诗友为诗友余地自杀而悲叹之时,有人在网上几个主要的诗歌论坛发布了另一则自杀消息:一名杨姓的诗歌写作者自杀。一时间有不少诗友写诗悼念。但是不久,又有消息表明这是一次事先策划好的行为艺术。
    我们无意评论这次行为艺术选择的时机与其意义,只是期望死去的人能安息,生者能尽量克制浮躁。
----------------------------------------------------
2007年10月7日,在网络上突然惊暴出这样一条消息:

沉痛哀悼——先锋诗人杨钊于10月5日凌晨*身亡。

 先锋诗人、小说家杨钊(本名杨永强)于2007年10月5日凌晨零时许在家中*,在送往医院途中不幸身亡。具体原因在进一步调查中。据其未婚妻张志敏透露,诗人杨钊在*前并无异常举动。法医只在现场发现一纸遗书和两只空啤酒瓶子,遗书字迹工整清晰:“你们很快就会明白,只有死亡才是一种近乎冷酷的真实!南无阿弥陀佛!于2007.10.6凌晨”。

10月6日下午,其遗体将在新疆阜康市殡仪馆火化。请杨钊的朋友们相互转告、前往吊唁。

  杨钊,本名杨永强。1986年1月生于甘肃会宁刘寨。幼年跟随村里的师父“连八”习武,后因求学放弃。1999年开始写诗。2006年6月毕业于石河子大学法律系。主要著作有《静物与河流》、《朵颐集》等。

  其火种专栏地址:

  http://pic1.netsh.com/bbs/838283/html/tree_24519085.html

  其博客地址:

  http://lsju.blog.sohu.com/

网上吊唁地址:

http://pic1.netsh.com/bbs/838283/html/tree_24870772.html

火种诗社治丧组

2007.10.7

此则消息一发出,立刻引发众多诗友几多哗然。作为一个年轻优秀的写作者,不堪生活重压,竟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无不让众多诗友感叹和惋惜。更重要的是,杨钊的“死”据中国著名诗人余地自缢仅仅一天,这两则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投向了中国文坛,在全国立即引起了强烈的轰动。而与此同时,杨钊的“死”又在网络上引起强烈的争议。

不过笔者通过仔细阅读此则消息,却发现存在诸多疑点。

首先,在此则消息中已经说明:杨钊于“2007年10月5日凌晨零时许在家中*”,而其遗书最后却注明的时间则是“2007.10.6凌晨”。在时间上产生矛盾。为其中疑点之一。

其次,一个叫“弓阳”的人发出的这则消息,竟跟诗通讯社2007年10月6日发出的关于著名诗人余地自缢的消息内容惊人的相似,故本人怀疑其有故意炒作的可能。

第三,帖子中称:“10月6日下午,其遗体将在新疆阜康市殡仪馆火化”。而“火种诗社治丧组”注明的时间已经是“2007.10.7”。二者时间上似有不符。

第四:经过调查发现,杨钊在乐趣园最初使用的原始用户名最后登陆的时间为2007年10月6日20点26分,这又是该则消息所暴露的又一疑点。

第五,消息中称:“法医只在现场发现一纸遗书和两只空啤酒瓶子”。据本人所知,尽管法医在现场发现所谓的“一纸遗书和两只空啤酒瓶子”,也应该由警察具体处理,而不是直接随意拾起阅读其内容。

以上几点说明:杨钊的死带有诸多疑点。

为了达到出名目的,诗人竟散布假死的消息,公然在网络中肆无忌惮地发贴,试图由此引发其所寻求的“轰动效应”,借助网络的巨大推动力,以此炒作自己,骗取诗友们的信任和“同情”,这实则有失良心。一个有良知的诗人决不会做出这样可笑的事情的。正如欧阳风所言:一个以死来跟朋友们开玩笑,炒作诗歌以获取名利的人,他的诗歌能好到哪去?他的精神能高尚到哪去?

本贴由哈鸡吧于2007年10月07日21:22:06在〖扬子鳄〗发表 

 

等待一个于己无关的人,沉默或者说出,语言之外黑暗的种子!

 

1、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好;只有上帝知道

——《作品1006号:生死间隙》的寓指及其他

在阅读此文之前,我希望各位先把《沉痛哀悼——先锋诗人杨钊于10月5日凌晨自杀身亡》仔细阅读一番。

2007年10月6日,由杨钊、弓阳、刘晔策划并执行的行为艺术作品《作品1006号:生死间隙》问世。一个被命名为《沉痛哀悼——先锋诗人杨钊于10月5日凌晨自杀身亡》的帖子构成此行为艺术作品的基础。重要的事情发生在后面:火种论坛有数十余位热心人士跟帖哀悼并有悼亡诗若干;猫眼看人论坛有过万的点击;杨钊的好友旗烈、刘晔、弓阳等人曾接到各地友人来电,并表示了诚挚的哀思和慰问;更有闻讯的石河子友人驱车前往阜康市;……在这里我要向所有的人致以崇高而遥远的敬意!除了杨钊的好友以外仍有很多人对其“英年早逝”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解和惋惜;当然也有对此持不同意见者;他们认为去则去矣;也有对此“懦夫”以及其“懦夫行为”表示不屑。这些,并不是主要的。

我觉得:从各大小网站的反映程度来看,此作品已经彰显了他所要指示的意义——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好;只有上帝知道。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生物体,死亡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是无可辩驳的命运和真理。那些显而易见的致死的原因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说个体的死亡有什么原因的话,那我更喜欢用“源因”去指称:死寓于生。去寻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原因的人都是懒惰者或鸵鸟哲学的实践者。谁也无法回避死亡。重要的当然不在此——一个人死了,这是不是他选择的另外一种存在方式?或者如西川所言:一个人死了,可他的命运还作用于他——杨钊真的死了?死的真的只是他一个人?

以上种种迹象显示:死亡并不是死者一个人的事情——这是多么悲哀!个体的能动性行为竟然蜕变成集体事件。

事已至此,做人又有何意义可言!?

……

弓 阳
2007.10.07


2、终极解构——诗人杨钊之“死”

死生事大矣!死亡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然而先锋诗人杨钊轻而易举的就把它解构了。这是对那些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唯物主义,机械主义,经验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主义之主义者的沉重打击。死亡的意义是一个伪命题,世界并不有意义,也并不无意义,它只是存在着,如此而已,极端的经历并不能给人带来智慧。古希腊的伊壁久鲁学派早就对此有过极为精辟的论述:死亡与我们无关,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不可能知道死亡。所谓的“向死而生”并不能使人清楚的认识死亡,也并不赋予生命以更大的意义。长期以来多少人在与自己幻象的斗争中惶惶而不可终日.

死亡不是一个可以谈论的话题,作为时空进程中的一个点,它是不可复现的.以符号来表征和谈论死亡最终会变成符号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那些掌握话语霸权的人毫无疑问是这个游戏的主宰者.诗人杨钊的此次先锋实验,同时也是对这种游戏的无情嘲笑.

刘晔,2007年10月7日


3、我之死是对现实不可理解性的一种鸡奸或唾弃
——对行为之1006号作品《生死间隙》的暧昧补充

我听说我死了,而且是我亲手杀死的。这件事情发生在秋末冬初某个凌晨,哪一年史上并无记载。我死之前在一张空白纸上郑重写下:只有死亡才是一种近乎冷酷的真实……多么奄奄一息的语气,偶尔的怀疑往往经不住推敲,作为瞬间体察与超验反悟的死亡与降生共同构成了个体存在的两极,死神又牵紧时光之手缓慢流动,几乎每时每刻都要从我们身上取走某些不必要的东西,或是指派或是隐喻,或是执拗或是决断,所描述的就是主观经验,变成了人类的熵的结构保证了灵魂和世界作为有限的东西相互诉说的过程。在这里,意识的存在显示出它的中心地位。考虑不能被想象成主观性对存在所作的初步投射,既不是群体意识的客观性,也不是民族精神的客观性,因为它把意识的起源理解为一种“泰初有力”的创造,并教导我们用类似的艺术创作的方式发现它,因而得出这样一个危险提示:我何以自觉被生存的持续性取走的那一部分为不必要的呢?就目前状况而言,我的精神状态极为糟糕,我的行为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我必须得亲自动手了,来开除心魔,达到对现实不可理解性的精神规避和逃离。我童年时有一次生病,厚厚的被子严严实实地盖住了瘦弱的身躯,我突然真切地感到自己更多地与一具死去多年的尸体接近,漆黑的屋顶多像棺木的盖子,我就想,呼吸是个大问题。直至现在,我挣扎在生死的间隙,而无所谓生死。一切都只是画面,我们的挣扎也不过画面感罢了。这就是我和弓阳、刘晔策划并出品行为之1006号《生死间隙》的来由。

杨钊,2007年10月7日

 

[原创]等待一个于己无关的人,沉默或者说出,语言之外黑暗的种子! 杨钊】 2007-10-07/20:00 人气(21) (4KB)

 

转自火种诗社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