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平:看啊,这80年代诗江湖的旁观者

(2006-06-06 17:28:56)
分类: 日记

看啊,这80年代诗江湖的旁观者

 

名字还是容易让人唤起一些东西的,当我从姜红伟留在“中国艺术批评”上的文字上看到了江熙、吴茂盛、周瑟瑟这些名字的时候恍然想起他们应该是我记忆中的一部分。但我还是没有把他们和80年代的中学生诗歌联系起来。因为,我认识他们的时候,80年代似乎已经过去。现在看到姜红伟和大家一起回忆80年代,看大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怎么看我怎么都是错过了一个伟大时代似的。

看啊,大家都在说自己的80年代,说自己的诗江湖,而我却是80年代的旁观者了。

80年代的尾巴梢上,我在做什么呢?我挤进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大学。我更多的就是在这个大学和80年代的诗歌前辈们文来字往。我曾经在一篇文字上回忆过这些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至少认识了任寰、江熙、葛亚平、夏雨清、景旭峰、周瑟瑟、吴茂盛……我在那篇文字上说:

说诗歌。诗歌也是80年代校园的共同记忆,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诗人像疯长的麦子。我说过师范大学的诗社,说过那个胸部很大的教育系的女生。现在我不说她了,我至今也不记得这个女生写过什么诗。80年代的诗人是大地上漫游者。大学校园是这些不安分分子的聚集地。南来北往的诗人像候鸟一样在校园和校园之间飞行。这里面最多的是高考落榜,或者即将落榜的文青。那时还没有那么多的小报和活路,所以这些家伙就夹着一大把油印的诗集游走在各个大学中文系。我记忆中吉林大学中文系有一年就招过七个这样的文青。我虽然不居庙堂之高,但也不处江湖之远,毕竟混迹在大学中文系,也写着诗歌,在江湖上还有着口口相传的好名声,于是一次又一次把这些诗人们迎来送往,他们暮至朝发,像挂单的和尚,落魄的革命家,也像江湖的逃亡者,至于这些家伙的真实身份,真的不甚了了。那些诗歌的日子,我最头疼的就是怎样设法把这些风尘仆仆的诗人偷运到宿舍。至于写诗,至今我以为师范大学在80年代没有出过一个诗人,至少我在那儿混的几年。历史系的武传明,算得上个好把式。他曾经把海子、翟永明的诗歌和格非的小说从图书馆撕下来给我,一直到现在我还把这个诗歌兄弟的馈赠收着。他知道狄兰·托马斯、曼德尔斯塔姆,他认识诗人柏桦。诗歌还能做什么?80年代的诗歌是硬通货,混吃混喝是小道,骗小女生是中道,道行高的成为时代的精神偶像,海子不就是吗?那宁海路呢,你随便走进它80年代的那些街边肮脏的小饭馆可能就能捞到几个南腔北调的诗人。

现在再回过去看,原来这些江湖的逃亡者和落魄的革命家中多的是未来时代的精英呢!那么再往前呢,我在80年代做什么去了?对了,我和晓波一起折腾一个叫“清波”的诗社呢。晓波,在80年代的诗江湖中绝对不是像我这样的看客。他写诗写小说,在《中学生文学》上有很长的小说和有长有短的诗歌。这些成就足以使他在80年代的诗江湖上有一亩三分地。我没有记错的话,80年代诗江湖上的大佬好象都和他码头上来去,张开怀抱迎来,拱着双手送往,往来无白丁啊。但那时我也写诗,似乎还只是诗江湖不入流者,偶尔露露拳脚至多可以到小巷子耍把式卖卖狗皮膏药。不过,没有看客那有江湖的热闹。

红伟兄,现在我告诉你,我混迹于80年代诗江湖,却没有弄出大的动静。我数过了,我读高中的几年,写过几首诗,现在看都是对美丽母语的糟蹋,我知错了,原谅我的年少无知。至于80年代我的同龄人,却是我的诗歌前辈,我的中学时代读你们的诗也读更伟大诗人的诗。现在远方不断传来消息,大家事业兴旺,诗歌的田园荒芜,相逢一声笑,说说诗歌往事,问候大家好,等着大家指着我喊:

看啊,这80年代诗江湖的旁观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